《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5-06 00:1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诗中,物候,唐宋,诗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 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

自然科学家的

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

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

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 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 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 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 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

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 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 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

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

《荣斋续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即自然规律。

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

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

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 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 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

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

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

还在于能

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

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 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


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 他不但留心物候, 还用以预

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 可迟;三月闻黄鹂, 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 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 苗稚忧草茂……” 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

物候

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 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 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 解我国南北、东西、 下不同, 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 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26.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27.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1 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 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 系统地听懂它。 28.下面的语段应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 有杰出成就的。

29.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A.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 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 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30.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1.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 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



【答案】

26. 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 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候因地而 异、因时而异(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 与今日不同) 。(意同即可) 27

不矛盾,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它们不能通过语言表情达意,不会说话;说

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从而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意 合即可) 28 诗句。 29 30

D

本文主要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引用大量的诗词等资料 增强了文章的说 应放在第②③段之间。 这样既能紧承前文黄宗羲说的话, 又能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


服力与生动性。 31

示例一:更欣赏《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因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

点出文章说明的中心;而《大自然的语言》没有直接显示出文章说明的中心。

示例二:更欣赏《大自然的语言》 ,因为《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而且激发 读者的兴趣,更能吸引读者;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语言平实,有欠生动。 【解析】

2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文章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一芳草的荣枯, 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 候转移的, 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 春风又绿江 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物候学上, 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 西川有 杜鹃,东川无杜鹃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 物候因地而变。“ 野人无历日,

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 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2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一因时而变。据此概括作答。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

” 是从使

答。语句“ 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用语言的角度, 二者无法表达; “ 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 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是从现象反应的信息角度来说的,二者并不矛盾。 意思理解合理即可。

2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梳理。词语段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观察原文, 语句“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 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前一句所写的内容承接第②段前文黄宗羲说的话, 后一句又引出下 文第③段对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说明。所以应该放在②③段之间。 29.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物候”这一概念便知。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 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变化现象。

D 项不属于此现象。 故答案为 D

30.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 状貌、作诠释、 打比方、 列数字、 图表、引用说明等。 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 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作答时, 先明确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 析说明即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引用说明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选取相关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如:文章 3~6 段中大量的引用唐宋诗词等事例, 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同时, 还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生动性。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31.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以认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比《大自然的语 言》好,也可以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比《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好。若认为《唐宋大诗 人诗中的物候》好,可从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的角度来分析;若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好, 从题目的生动形象角度来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bb0b2f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