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扬习作个性,变被动为主动》,欢迎阅读!
张扬习作个性,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江苏省吴江市横扇中心小学 黄惠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清规戒律”太多,如规定写法、强行命题、限定字数等,使学生的写作处于被动,以致千人一面,无思想火花,无个性色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出“张扬习作个性,变被动为主动”这一作文教学主题,培养学生个性,让其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 一、鼓励学生写“真话”,自由作文,开启灵性 文章贵在“真”,有了“真”,文章才能有棱角,才能显示自己的个性风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极力鼓励学生写“真话”,开启学生的灵性,呈现独特的个性风格。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大胆地鼓励学生敢于写“真话”,才能打开学生的灵性之门,使学生的文章个性纷呈。当然,这里所说的“真话”并不是说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只要能对所得的文章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或作一些合理的虚构、想像,尽可能写得完美、生动一些就行了。只要不是抄袭之作,凡经自己构思创作,或模仿、修改写出来的文章,都应算作是“实话”、“真话”。千万不要苛求学生一定要写“真人真事”,事实上现在的学生生活单调,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甚至听广播、看电视的权利都被剥夺,更不要说去亲身经历或体验众多的事情了。况且过分强调片面的“真实”,只会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扼杀学生的个性。因此,我鼓励学生写“真话”,就是让学生自由创造,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1.求异性想像作文。所谓求异,就是打破常规,破中求立,立中出新,思维延伸至不同的方向,以探求新的多样化的结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材料,营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让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如我在布置学生写《龟兔赛跑新传》文章时,要求学生抛开原先“骄兵必败”的主题,重新大胆合理地界定。有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有悖传统的独特见解:有的写乌龟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兔子昏然大睡;有的写评委授意让兔子故意输给乌龟,为的是不得罪大赛组委会总顾问老虎;有的写孙悟空变成了瞌睡虫附在兔子身上让兔子睡觉,结果帮了乌龟的大忙。这些观点虽显稚嫩,但无不闪烁着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2.实践性“真话”作文。我曾让学生写过《我的母亲(或父亲)》的文章,因为鼓励写“真话”,所以避免了过去学生尽写雨中、雪中送鞋、送伞,以及生病送我上医院、整夜陪伴我等一类反映母爱父爱的老题材、老话题,而是出现了多姿多彩的话题。有的指责父母粗暴,不理解儿女;有的抨击父母或沉迷舞厅,或嗜赌如命的陋习等。读后,我或同情、或困惑,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孩子心灵深处的痛苦、尴尬、无奈,触摸到了他们那颗过早受伤害的心灵和被扭曲的思想灵魂,情不自禁地与他们一起呼喊:“妈妈呀!您既然不珍惜这个家,又何必要成这个家!父亲呀,当你寻欢作乐时,你可曾想到一颗幼小的心灵正受伤害,在滴血!”“赌博真是毁灭家庭的魔鬼!”……所有的这一切,皆是他们思想的流淌、个性的张扬。 二、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真话”,濯亮情感个性 1.引导学生坚持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勤写日记、随笔。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一部无字的鸿篇巨著。正如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曾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在社会生活里,有取之不尽、写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立意能力。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将那些亲眼目睹或道听途说的事情勤记下来。只有这样,才会有
写作的材料,才会逐渐产生自己的个性情感。任何的兴趣、审美意识都潜藏在每一个人各自的留心与勤记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这一心理,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他们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曾有一位学生问我:“下水道井盖为什么都做成圆的?”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肯定这位学生“问的好”后,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实验,尝试用硬纸板做圆形、三角形、四方形等形状后再比较一下优缺点。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最后总结出圆盖具有开启自如、吻合严密、运输方便等优点。接着,我引导学生将探索过程和结论写成实验报告形式的探索文章。可见,探索的过程,更是提高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悟性。有悟性才能在作文中显现生机勃勃的创新能力,才能显示个性生动的独特性。作家在创作前常去体验生活,实际上就是到生活中寻找悟性、寻找灵感,然后创造出有独特风格的文章,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很有启示的。如果我们能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悟性,他们就能触类旁通,联想顿悟出创作的灵感与欲望。而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感悟是不同的,因此写出的文章即使是同一事、同一材料,其认识、构思立意也决不可能相同,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世上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千个人看《红楼梦》,必定会出现一千个林黛玉”。原因何在?个性异也!“文如其人”即是最好的佐证。可见,只要我们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悟性,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地为学生沟通接触社会生活及生活实际的渠道,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在对大自然的审美与感悟中怡情激趣;引导学生步入社会,评议时事,关心社会热点,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用心体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萌发写作激情。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展潜在的个性 1.鼓励学生“我能行”。“我能行”是自主意识和自信精神的有力表现,是个性锋芒的展露。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极力提倡“我能行”的精神,因为它能唤起潜在的个性动力。这种鼓励,无论对爱写或怕写作文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效果明显。 2.放手让学生互改作文,增强主体意识。学生互改作文是培养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很好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最繁重的任务便是作文批改。很多教师认真细致地将学生的习作修改评点,可是学生呢?只看一下分数便塞进了书包,他们并不领老师辛苦改作之情。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不明智之举。而让学生互改作文,不仅解决了教师吃力不讨好的无效劳动问题,也把教师从繁重的改作中解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参与了改作实践,明确了自己是作文的主人,领悟到了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问题,在修改过程中又将根据自己的评判来修改,个性得到了体现,感受到了一些作文章法和写作要领之类的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因此,在作文批改中不妨改变一下过去传统的教师单边活动,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共同修改作文草稿。当然,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和习作体裁或题材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3.革新学生作文评价,呵护个性。教师过多地否定学生习作,会使其失去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的习作无论是好是坏、是长是短,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师都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因此,在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本着“尊重为先,多就少改”的原则,力求维持原意,呵护学生写作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更适应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大胆创新,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采用更灵活、更科学的教法,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自觉地愿意用自己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眼中及内心那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就能显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a54608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