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小学语文古诗目标的解读》,欢迎阅读!
对小学语文古诗目标的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第七条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在阶段性目标中,按照不同的学段,专门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第二学段进一步把诵读与情感体验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了,而且有了对理解作品内容的要求。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细更高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诗歌中领悟诗情,体会诗人情感,这标志着对文本意义的领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强调“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则更进一步地深入了文本,贴近了文本,开始关注文本的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总目标和各个阶段性目标都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那么,什么又是情感体验呢?为什么学习古诗要以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为主呢?我们可以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的一段话中得到启示:“我们过去的文学理念对人的感情往往简单化。我们归纳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表现了什么精神,体现什么思想,其实不是人的丰富的心灵反映,人的内心非常复杂。所以我说,哪一位老师上小学语文课能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孩子的体验过程拉长,能让他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那么这位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学语文老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情感体验就是以读者的心灵去感受体会作品内在的情感,是读者内心和作品情感发生共鸣的过程。
文学作品以抒发人的情感为主,字词句只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学习文学作品重点并不是字词句的表层意思,而是它们所蕴含的内在情感。而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所抒发的感情是复杂微妙、曲折含蓄的。我国古典诗歌往往借景传情,以象寓意,其显著的形象性特征使诗歌的内在情意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由于形象性特征,又使其内在意义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阅读同一首作品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如果只是用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样简单概括的方式去阐释诗歌内涵,那是太肤浅了。只有用自己的身心去体会品味作品,才能获得真实的、新鲜的、深刻的感受。同时,在对诗歌作品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将会变得丰满充盈起来,对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细腻。这是古诗教学也是整个语文教学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
其次,从阶段性目标中我们还可看出,三个学段都特别强调要通过诵读来体验作品情感。诵读对于欣赏诗歌、领悟诗歌情感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我国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声律顿挫的特点,是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古人作诗又称吟诗(吟,诵读的一种形式)。他们不仅伴随着吟咏来作诗,而且也伴随着吟咏来改诗,最后的作品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那
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咏诵读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可以说诵读训练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直觉感悟能力。
小学时期不仅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直觉感受力最强的时期。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感性的直觉教育,培养他们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审美感受能力,并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那么,诵读作为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方式,从声音上作用于孩子们的听觉器官,正是培养孩子们对古诗审美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早已认识到诵读对于体验诗歌情感的巨大作用。例如曾国藩曾对他的儿子说:“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因此,可以说诵读是获得情感体验的最佳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a397c8cfc789eb162dc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