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欢迎阅读!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人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 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人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 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右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 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 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人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人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 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人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 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人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 有i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 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 响课程的内容。人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人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 长是从•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 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般而言,人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肉素:•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 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妥求:三是满足学生今 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捉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 虑社会要求这•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 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人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人学课程 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 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宜很 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 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 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白然科学知识在人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 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捉岀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 另•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捉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 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f•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髙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 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 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 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 这样的妥求也就必然妥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 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
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 成为新的教材°
3. 学科知识
人学的课程内容是从现代科学技术中依据•定的标准精选岀来的。随若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 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由单项联系向多项联系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个相互渗透、纵横交叉、多层次、 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面对学科知识的这种发展趋势,在人学课程设置中,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第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方式,学生能 够通过这些方式扩人知识的范畴,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有步骤的教学要求,系统地 组织学科知识序列。
第二,在逻辑系统内认淸学科知识的基本范畴,选择有效的、对个体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 些知识比较稳定、不易老化,而且是专业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具有无可代替的性质。
第三,在准确把握各门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要注 意学科知识的综合,消除学科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拒斥状态。雯淡化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的知 识体系:适当降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难度,对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削枝强干”的重新优 化整合,构建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新课程体系。
4. 人格取向
人学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终身学习的慰识, 自主创业、自立生存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人学课程的设置, 不能仅仅拘泥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知识、能 力取向的展础上,应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不断捉升知识、情意、人性在人学课程设置中的 地位,确保人的整体性发展。同时,要注意设置-些隐性的课程内容,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5.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作为现代化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展示人的个性的 丰富内涵,它是人们重新审视教育价值功能的主要依据之-O人学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必然 要反映教育个性化的思想。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大学课程应具有三个重要功能:
•是发展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没有主体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的发 展。 二是发展人的创造性。人学课程必须给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想敢创。
三是发展人的全面性。个性的发展是依据个人的特点发展的,必须要求面向每•个学生,主张 每i个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在某i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有犬学内部的其他因素,诸如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领导的管理水平,教 学设施等对课程设置都有•定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交互作用,具有整体效应。
二、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
在当今世界经济•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人学课程设置妥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本国的国情和社 会价值观,同时,要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有利于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目标具体化原则
在课程总目标的农述上,可参照行业标准与规范,分目标、了目标则要尽可能行•为化<=课程开 发要以目标为中心来组织展开,切忌偏离目标的具体妥求,摆花架了,搞形式主义。当然目标本身 必须是合理与具体的,能充分反映职业结构、岗位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等方面的需要。具体化最好 的形式是数据,当代人学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取舍,要求对学生个性特征、专业特性及其匹配 程度等•系列数据进行考察。课程质量的高低,需要到教师、学生那里搜集数据来加以证明。
2. 稳定性与灵括性相统•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8efced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