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章

2022-07-27 13:33: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文章》,欢迎阅读!
国学,文章
读《诗经》有感

人非生而知之者,读书无疑是获得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于我而言,读书也是一个爱好。早在初中的课本上就接触了诗经,学习了《蒹葭》《氓》等其中的一些文章,由于所学知识和人生经验的不足,还很难理解其中的真意。大一时无意中捧起了《诗经》细心阅读之后,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乃千古传诵之佳句。我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这首情诗,含蓄地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细腻的情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美妙神秘的意境。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他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诗歌中的“伊人”也给了我们一种神秘莫测、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现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体现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处处都有所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一直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用那些简单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欢诗经,因为即使有注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国学之经典,了解民族风俗。《诗经》终究还是美丽的,可是却被误解。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作者的名字,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可是它却还是依旧美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每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诠释。我最喜欢的篇章,是《诗经》中邶风里的《击鼓》一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此优美的一句话,比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更多了一份羞涩含蓄。

《诗经》,一本值得一看的书。“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很喜欢《诗经》里的这句诗,简单直接地写尽了相遇的美。人与书的心灵相遇,也是如此欢欣。任何时候打开《诗经》都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扑面而来,那里有初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草木葳蕤的光泽、细致而婉转的相思、隐约而美丽的情怀,诗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让我如醉如痴。《诗经》是中国文学故土的乡音,家乡有“杨柳依依”的原野,也有“方涣涣兮”的河流;有“颜如舜华”的女子,也有“赠之以勺药”的男儿。你可能“有女同车”,心情大好;也可以“执子之手”,期盼相守到老。大凡热爱文学的人,多少都有点《诗经》情结。但经过三千年来各种各样研究者的诠释、解说,《诗经》愈来愈演绎成一部意识形态的解说词。面对虽文辞优雅,但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大多现代人仅浅尝辄止,只知《诗经》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难以领略其中的真味。再一提到《毛诗正义》


《诗集传》一类,就像是宝玉一不留神撞见了贾政,兴致先减了大半。说自己喜欢《诗经》的,多数只是喜欢《蒹葭》《关雎》等篇章中的个别句子罢了。

走回《诗经》的时代,将心比心,以饮食男女的素朴心来领悟,才能了解《诗经》中的真意。《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诗比历史更真实。”那些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歌唱。《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古老文字并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诗经》之间虽有近三千年的时间阻隔,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怀着素朴之心触摸《诗经》,性情的温度还在,情感的湿度还在。《诗经》不是来自远古的“语言化石”,它像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莲子一样,只要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水分,今天的我们仍可以让她发芽、开花。无论“今夕何夕”,若你游走在《诗经》的层峦叠嶂间,总会发现文字背后似乎裹藏着熟悉又亲切的灵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5ab1db27284b73f342501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