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22-07-14 13:29:0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影响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欢迎阅读!
汉字,决定性,起源,因素,影响


试论影响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问题的提出: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那么,问题是:汉字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晚?根据考古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语言诞生的时间,距今约几十万年,而真正的汉字系统却是直到距今约5000的时候才形成的。其次,汉字一直沿着表意文字的路子发展为什么既没有成为象印欧语一样的音素文字也没有成为日文式的音节文字?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汉字发展的方向?这些因素是偶然性的还是必然性的?对此,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社会因素

汉字成系统形成是在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出现的时候,这不是偶然的。可以推测,在氏族部落散居的时代,人们使用结绳或图画或刻划符号来记事,这种记事方法的特点是1.符号数量少;2.与意义的联系不一定都固定,只能算作一种助记系统。3.最重要的是各部落所使用的记事方法不一,符号与意义的指称关系不一。所以,这一时期文字的发展仍然是缓慢的。但是到了酋邦制时代,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飞跃。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层,原始共产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彻底的动摇,原始的氏族社会开始解体,中国历史开始向早期国家迈进,进入了酋邦制时代,或者说是五帝时代。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以及部落间的征战使得住得日益稠密的居民,对内和对外都不得不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亲属部落的联盟,到处都成为必要的了;不久,各亲属部落的融合,从而各个部落领土融合为一个民族的整个领土,也成为必要的了。①大的部落联合体的出现使得记事方法的同一成为可能,社会活动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必然要求记事符号大量增加并进一步精密化,完善化。关于这一阶段的出土材料十分有限,到底有多少字符无法得知,但是有人根据类相证的原则,将与汉字发展进程相似的纳西东巴文的研究成果拿来作比勘,据此可以基本推定那时的字符数量已经突破1000,估计在1200个左右,这一数字与现代汉语最常用字的数量相近,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汉字系统的雏形。



与酋邦制紧紧衔接的是夏朝,夏朝国家的发展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地区政治织水平,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国家,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继夏之后,商朝在国家制度方面表现出比夏朝更高的成熟性,建立了更为集中的中央权力国家。在这一阶段,汉字的发展出现了一次突变式的飞跃。为了满足中央集权国家记事、宣传、管理的需要,突破交际的时空限制,字符数量迅猛增加,根据出土殷商甲骨文材料的考证结果,夏末商初之际汉字字符的数量已达到




4500个左右。其中,假借的现象很突出,而且假借对象已趋稳定,并开始进入新字的制造范畴。形声字的比例达到27%,且结构相对固定。一般来说,形声字是衡量表意文字系统规范程度的标尺,可以说,汉字到夏朝末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系统。考察其他古代文字系统——包括圣书字,彝文,巴文,都显示了在历时纵轴上文字发展所经历的突变与奴隶制的社会形态的突变是同步的。换言之,人类文字系统的形成,是需要以人类社会形态条件为前提的。具体到汉字,则是以奴隶制社会为前提的。



二、语言因素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汉语的结构类型是否对汉字的发展方向构成制约呢?答案是肯定的。古汉语是单音节的孤立语,一个音节与一个字相联系,而汉语的字即是词,所以汉语的一个音节就直接与语言的最小表义单位——词挂上了钩。曲折语则不同,其与词相对应的音节数量是不固定的。如果静态地看这一区别,似乎意义不大,但是放在语言发展的动态变化中来考察,则显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随着奴隶制中央集权的形成,社会交际活动剧增,作为词一级的符号大量增加以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这时,孤立型语言在音节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是单音节,所以数量有限,要与日益增加的词相对应,必然出现大量的同音字(或同音词),当同音字(词)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势必影响信息交流的准确性。而正是这一突出的矛盾促成了汉语长短调的产生,音节数量不变,利用音长变化来区别音节相同的字或词。因此,汉语在不增加数量的情况下使得有限音节的表意功能扩充为原来的两倍。即便如此,现实中需要指称的概念,物是无限多的,字符的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所指的不断增多迫使作为能指的汉字符号不断增多,然而简洁是语言的内在规定性,字符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加,否则就会给传授、学习和交际带来困难。这一矛盾使得汉语在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假借字增多;二是形声字增多;三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不关涉语音,这里不谈,重要的是假借字和形声字。之所以说它们重要,是因为这两种造字法不是靠创造全新的字元符号来表意,而是借助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原有符号来表示新的意义,换句话说这些字的重要功能其实在于表音,假借字尤其如此。里不妨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早在汉字发展的关键期,不是形声字占更大的比例,而是假借字占总字符的50%以上,那么汉语发展到现在,就可能演变为一种表音文字(很可能是一种音节文字历史否定了这种可能,华夏先民选择了兼具表音和表意功能的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主流,维持了汉语单音节孤立语的格局。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多音节趋势虽然明显,但汉字总体上仍然是表意文字的经典,这是无庸置疑的。反观曲折型语言,由于字符表音,当所指增加时,字符数量不必增加,只要改变字符的排列组合即可。两相对比,不难看出不同的语言类型在发展的关键期采用什么方式解决矛盾实在有着内在的必然性。汉语选择增加字符,并以不同形式增加字符的表意方法,貌似偶然,实则是由汉语维持单音节的孤立语类型结构决定的。



三、地理文化因素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汉字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华夏民族发源于古老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一地区西南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有广袤的




沙漠和乌拉尔山脉,东有绵亘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南有酷热的热带丛林,北有内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冻原,华夏先民在此从事了数千年的耕作,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形成了华夏文明连续性的特点,这对于文字系统的诞生起着重要作用。其后的几千年中,汉字一直沿着表意的方向发展,从未中断,主要得益于两种因素:一是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性和继承性;二是农耕文化的稳定性。这就保证了汉字系统在历史的传承中能够口耳相授,世代相传。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曾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例子,但是只有两次:一次是金元代宋,一次是满清灭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因而避免不了被同化的命运。比较一下古代另外两大文字系统的命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以古埃及为例,埃及位处尼罗河流域狭窄的河谷,两边都是石灰石山崖,此外就是沙漠。尼罗河谷的人利用冲积平原上的土壤发展农业,尼罗河作为交通路线是非常便利的,以使上下游连接为一体,易于一统天下,对外却有很难跨越的阻隔,形成了尼罗河谷自成体系的现象,也形成了古埃及奴隶制文明连续性的特点。埃及文字经过图画文字阶段后,又经过一二百年的探索,到上下埃及统一的古王国时期,终于形成了省略式记录的圣书字系统。与之相反的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是面积不大的冲积平原,这种开放式环境很容易形成地域性的扩张文化——城邦林立,残酷的种族混战和激烈的取代性竞争使得不断有一些城邦诞生,另一些消失。先有苏美尔人的兴起和消亡,其后是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人的相继兴起和消亡。②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字系统诞生得很早,但发展很不充分。在楔形字系统初具规模,而未能完成与语言系统相适应的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被不断地嫁接、添改,经过叠床架屋式的多重改造,系统变得十分庞杂,所以,尽管楔形字曾一度流行于波斯湾,终因其系统内部的弱点而在竞争中全面失败。大约公元前后,楔形字被迫退出了人类文字的使用范畴,成为历史文字



可是,能因此说地理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必然性的吗?那倒未必。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域界割据,地方语言各异的大邦,在文字的创造时期确实有人或有的部族试图制造一种表语音的文字符号。我国西部以青海柳湾文化为代表的陶文是最原始的标音文字139种彩绘陶文中,有三十几种类似字母的音素符号和部分数字符号,这些符号大部分都是以点、线、交叉线、弧线、曲线、折线、十字形、人字形、三角形、圆圈等形成最简单字母的形式。这些字形,除了标数的刻划以外,没有表意的特点,很显然是表音文字的音素符号和由其组合而成的音节文字(见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图105123)③然而,这种表音符号最终没有成为汉字的主体,原因可能在于酋邦制形成时期部落间征伐的结果是使用表意符号的部落取得了统治权,也可能是因为使用表音符号的部落人数太少、不够发达或地处偏隅,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而最终在文字的竞争中被淘汰。这种选择和淘汰对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来说,应该算是一种偶然性的因素。



注释:

①翦伯赞.中国史纲要[M].人民出版社,1983.

②何丹.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③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孙俊涛,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2c6c52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