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范文之写苏轼乐观旷达的作文》,欢迎阅读!
写苏轼乐观旷达的作文
【篇一:我赞赏乐观豁达的苏东坡】
我赞赏乐观豁达的苏东坡
我赞赏苏东坡,因为其虽屡次遭贬,但依然豁达乐观。吟咏他的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仿佛看到一位充满豪情壮志,有着远大抱负理想的仁人志士,正昂首阔步向你走来。
苏轼的诗文从容、豪放,这与其秉性正直,为人坦率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他的诗文中常常能看到其对农民疾苦的描写以及对宫廷的穷奢极欲进行讽刺。
经历了多次贬谪,恍如梦境的人生使得苏轼看淡了世间的起起落落,有着的只是冷静、豁达的态度。当其在惠州时,古人谓之途远荒芜之地,环境凄苦,而他却作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至儋州,他写到:“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豪放中不乏幽默。
苏轼一生虽然才华横溢,但其性格却使得他难以在官场中大展拳脚。有人说,正是因为他才华过于横溢,才因此得罪不少才华平庸的小人。
但实则不然,苏轼多次贬谪的很大一部分的直接原因就是他的老师决定的。他的老师是谁?就是当朝宰相王安石。
一次官满三年,回京看望老师王安石,当其在书房等待时,看到桌上有一幅未曾画完的诗画,上面提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想,这个老师,越老越糊涂了,菊花在秋天开,冬天才枯萎,而且是整朵干枯,花又怎会飞满地呢?于是出于才气及技痒,用笔改动了一下。并且还题多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意思是说,菊花是不会落瓣的,它与其他的花不同,希望诗人仔细想一想。有点讥讽老师不合常理。写完后,东坡觉得有点唐突,就将画收起,压到其他画下去,然后就回家了。
之后王安石回来,虽然明白东坡的求实精神,但还是心生不爽,认为东坡有些目空一切,于是让东坡再次贬谪去磨磨锐气。
第二年回乡时,王安石嘱托人叫苏东坡带回三峡中的中峡之水,等到苏东坡到了上峡,风景实在是美,不禁诗兴大发,反复思量诗句
结构,不知不觉中渐渐睡着了,一醒来,发现已到了瞿塘下峡,于是东坡想,下峡水不也是中峡流过来的嘛,于是就俯身装满了一坛江水。仔细封好。
之后递与王安石,王安石烧沸平常之后问道:“这水是哪里取来的。”东坡说:“这是中峡水。” 王丞相笑道:“你又来欺负老夫了,这分明是下峡之水!” 东坡又不禁大惊失色说:“老师如何得知呢?”王安石正色道:“依《水经补注》所记载,瞿塘上峡水急,冲茶味偏淡,下峡水缓,冲茶味偏淡,中峡水刚好相济。喝了你打的水泡茶后的味道,就知道是下峡水了。”
王安石知道此次让苏轼明白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希望几次的教训能磨练他的骄傲自满,谦逊做人。终念其才,第二日,奏明了圣上,将其调回京都翰林院,恢复其学士之职。
然而东坡生性如此,并非一朝可改,其后又犯持才傲物的毛病,屡屡得罪才学平平的同僚及上司,至使官场上浮沉跌荡,多次贬谪他乡,好不得志。 作为一位诗人我赞赏他敢于说真话,有着豁达精神,但我对他的为官不能苟同,若是真怀有为百姓谋福的满腔热血,为何不能约束自己呢?
【篇二:写苏东坡的作文】
写苏东坡的作文 苦涩的风流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场暴风雨过后的林海之中,一位老者,手持着竹杖,身上披着一件沾满雨水的蓑衣,累累伤痕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不堪、沾满泥土的芒鞋,踽踽独行于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之上。斗笠之下,我看到他从容地向我微笑?? 他是谁?他,一位大文豪、一位忠诤之臣、一位黎民之友。他,融儒、释、道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和他的人格所体现的进取、正直、宽容、慈悲与旷达的精神闪耀于千年的中国历史。他是谁?原来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苏东坡。 东坡的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颠沛流离。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使他在坎坷曲折的苦涩人生中,藐视风雨,才华横溢,风流一世。东坡的这一世几乎都是在围攻中生存的,而且每一次都是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许许多多的对手,深文周纳、罗织罪名、检举揭发、告密陷害。他一次大狱、三次流放、妻子离散、背井离乡。然而苏轼身上藏着什么?让如此多的人,对他念念不忘,随时都准备着将他作为发泄怒火的对象!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 东坡的才华和学问比别人高出许多,根本用不着妒忌;他太伟大,有资格待人温文和蔼。虽然一任一任的皇帝
私下都赞赏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但是正因他那横溢的才华,酿就了身后的苦涩。猛然间,我想起了苏轼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案”的事件中,这一切更加淋漓尽致。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官们硬说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无限的上纲上线的推断和诠释。搞了半天,连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将信将疑之间几乎不得已地判了苏轼的罪。 东坡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可是封建官场之于他,注定是失败的地方。那不是因为他不懂官场,而是懂得太多,他痛恨那种无益的党争,他单纯、真挚、正直,向来不喜欢装腔作势,屡屡在关键时刻吐露真言。他有自己一套判断事物的标准,从不轻易改变。他似乎很傻,“装着一肚子不合时宜”,触及个人利益的事情他总一笑而过,倒是一些不相干的事,他从不让步,不会见风使舵,不会揣摩圣心,只为了一些大原则而牺牲!一个人过于坚持原则,就会被视为敌手,视为障碍,别有用心之徒总想从他身边绕过去,绕不过就想排除掉。东坡明知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却还上书表示反对。尽管他对其中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的措施有所赞同,但是也免不了被贬谪出京的命运。后来,反对新法的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刀阔斧地全面废除新法。按理苏东坡该过好日子了,可不行,他老毛病又犯了。他认为,对新法应“校其以利害,参用其所长”。为此他还和当朝宰相司马光争得脸红耳赤。旧党人物纷纷攻击他,朝廷只好让他到杭州呆着去。 当我年少的心灵流连倘佯于东坡生命的潮水中,体味着他的悲欢哀乐,赞叹着他们的风流神韵时,我感慨颇深。在一个到处做戏的国度,真正超逸的才华、坚持原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其命运注定要很艰难地生活在苦涩的逆境中,被嫉妒、被嘲弄、被冷遇、被仇视,忍受孤独,甚至被贬谪、被迫害。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尤为伟大的文人。伟人的光彩并不是一座冷冰冰的标榜功勋的牌坊,他们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功业的辉煌中,而且体现在一种丰满而富于蕴味的人性之中。贬谪黄州,使他成了“东坡”,“自爱铿然曳杖声”,“有田不归如江水”;游赤壁,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谪居岭南,自觉“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原以为自己将在惠州安度余生,可谁曾料,却因“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
轻打五更钟”而再贬荒蛮贫瘠之地——儋州;但他仍然抱着“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宿愿,竭力造福海南百姓,最终在朝廷把他召回的途中仙逝。东坡虽累遭打击,仍从容笑对,风流潇洒,屹立于世。他绝世不群的艺术创作,不但消除化解了自己坎坷人生中的苦痛,而且为华夏民族铸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人们永远地崇敬和爱戴他。 伟大是一种深沉的人的升华。这种升华就如同一种从黑暗的磨难中挣脱出来的,洗尽铅华的自然,是一种脱尽伪饰的真,是一种苦
【篇三:2016届高三作文积累37】
2016届高三作文积累 主办: 【文题设计】
(2015年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原题回顾】
“对立统一”本来是哲学规律,指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哲学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用于作文审题立意。2015年上海卷作文材料,涉及到“坚硬”与“柔软”这一矛盾。由材料可知,“和谐的自我”首先是内心“坚硬”与“柔软”的统一,诸如“外冷”与“内热”、“刚毅”与“温柔”、“执著”与“变通”的协调与相融。其次是“内方”与“外圆”的统一,涉及到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关系的梳理与调控。 【文题解析】
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直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今年的作文试题仍然保持了这一特点。今年作文题目跟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题目查考的是学生辩证的思考力,而这也是一些学生所缺失的。
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培育精神和谐。精神培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
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
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当考生在某一点上站稳,却仍需要将眼光涉及另一点,将两点结合,逼迫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对待,才能造就和谐人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与“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挖掘矛盾背后的逻辑合理性,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至此,什么是“和谐人生”呢?健康、快乐、幸福、自适等就是一种和谐人生。故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能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 【例文阅读】
【满分作文】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点评】文章一开篇就充满辩证思考: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这一小段话,谈到了人心的“坚硬”和“柔软”的各自作用与相互关系,统一于“造就和谐自我”这一核心。
再接下来,先就什么是“人心的坚硬”进行解释,认为它“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并阐析其好处。对此又辩证思考,指出:“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先就什么是“人心的柔软”进行回答,认为它“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并阐析其作用,同样对此辩证思考,指出:“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并且再次强调不失“坚硬”。 最后用一段辩证归结。
可以说,全文从始至终,不偏不倚,紧紧抓住“和谐自我”来谈“坚硬”与“柔软“的统一关系。展示了令人信服的思考。
【满分作文】夜半沉思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
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
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
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
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 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
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美文赏析】 2014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两篇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
毛毛虫选择了短暂的束缚,才有了蝴蝶破茧而出的翩翩起舞;牡蛎选择了短暂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脱壳而出的莹润光泽。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为了想要的自由,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当人生遭遇不自由,遭遇困境时,我们要乐观旷达,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开辟独有的天空。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乐观旷达。苏轼,一代文豪。从意气风发步入仕途,其间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更有乐观旷达、忘怀得失、超然物外、闲适洒脱的心境,虽然命运多舛,人生路途风雨飘零,多次遭贬,甚或深陷乌台诗案几近生命之忧,他依然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窘居黄州,亲耕东坡时,他依然乐观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纵笔酣畅淋漓,《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千古名唱。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坚持信念。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格桑德吉师范大学毕业后,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然而困难重重,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艰险的山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身边。她坚持信念,用一颗心,脉动了一群人的心。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勇敢面对。作家史铁生在最美的年华突然双腿瘫痪,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无数次坐着轮椅来到地坛,似乎要从这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园哪里获得了某种启示,追问生命的意义,汲取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他迷茫过,痛苦过,但他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勇敢地走了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找到了写作这条路,他曾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在写作这条路上,史铁生勇敢地坚持下去,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人生路漫漫,学习或生活中,难免遇到坎坷,当遭遇不自由时,我们无需迷茫、徘徊,甚或消沉,命运执掌自己手中,我们要乐观旷达,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开辟自己独有的天空。 未经沙漠不懂自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拘束于繁琐日常事务中,只将“怒放”的声音化为轻言细语,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几句细柔的歌词。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如果将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发时,我们常常轻狂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轻舞飞扬,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领略最多最美的风景;待到行至中途,几乎无可避免,要经历各种顿挫,从理想的破灭到情爱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行者的分道,终有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是置身于荒蛮无边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难以辨清哪里才是该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时已背负重重压力、种种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退而不能。
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种消极逃避。逃不掉的人们,有时会任由迷惘与焦虑的情绪蔓延侵袭,甚至不堪重负,宁愿身体的自戕换取精神的自由解脱。于是,我们的时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症与自杀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
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 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
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f6d848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