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析韩国“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一)》,欢迎阅读!
试析韩国“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一)
论文关键词:端午节江陵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文摘要:文章就韩国“申遗”的是“端午祭”还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是否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这对中国又有何影响等诸多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否真的遭到抢注,如果是,我们该如何补救;如果不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等疑问。
近几年来,我们的邻邦韩国,时不时传来抢注中国文化遗产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影响,给两国的关系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韩国将江陵端午祭申遗事件”。事情起因最初源于韩国《江原道日报》的一篇报道,在报道中称:韩国准备将“江陵端午祭”以韩国的名义,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发起冲击。韩国将“申报‘端午节’作为本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了中韩学界的一片争论。就“申遗”的是“端午祭”还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是否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这对中国又有何影响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负责“申遗”项目的韩国文化财厅在接受中国《晨报》采访时反复强调:“韩国的确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是申请的绝对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期间举行的别具特色的一系列活动。”但却不能平息中国学界对本国文化遗产遭到其他国家抢注的愤慨!那么,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否真的遭到抢注?如果是,我们该如何补救?如果不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撰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韩国“申遗”活动与中国学界的诸多争端 (一)韩国认为:“申遗”的是端午祭而非端午节
韩国文化财厅申遗项目出台后,便遭到了中国学界的一致抗议,此时,该厅情报科工作人员刘勤植出面解释说:“根本不存在韩国申报‘端午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韩国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刘勤植进一步向笔者解释说,“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贻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籍教授康晓城也声称,韩国人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这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康教授还强调说,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
事实上,对于端午节,现在韩国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太了解。城市里的人也基本不过端午节。在农村,这个节日的气氛要浓厚许多。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男子会在那一天摔跤,女子则会荡秋千,而且她们还会用曹蒲水洗头。原来端午节是国家公休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
(二)“端午节”与“端午祭”是否是一回事的争论
对于端午节和端午祭,刘勤植表示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们韩国人会举行祝祭活动。而江陵端午祭是在此基础上,融人了江陵这一地方特有的土俗信仰,它还包含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我们申遗的项目是江陵端午祭。”
康晓城教授认为:“祭”和“节”两者并不相同。“祭”是指活动,“节”是指一个纪念日,比如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每个国家、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活动内容。如果单就某个节日“申遗”,是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的。江陵端午祭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 但是,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端午节”和“端午祭”
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三)韩国“申遗”后中国还能否申请
复旦大学胡志祥副教授认为“如果韩国此次‘申遗’成功,那么中国再就端午节要成功‘申遗’就比较困难了。”中国应同时加紧表明态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否则就非常遗憾了。 但是岁的辽宁大学退休教授乌丙安则表示,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即使联合国批准了,我们也可以。此前,他曾经为此事专门给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了一份急件,呼吁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乌丙安教授认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在此问题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木卡姆”曲的申遗,联合国同时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四)韩国“申遗”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申遗”,韩国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一个项目要成为非物质类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3个条件,即历史价值性、完整性、真实性。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即将此项目列人国家级重要遗产,并且与韩国的文化内涵相融合,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因此许多专家认为韩国在“申遗”问题上胜算很大;当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韩国向联合国申遗,必须体现其过端午节的原创性和单一性。但端午节发源于中国,并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其他国家申遗成功的可能性一卜分小。 二、还原真实的“韩国江陵端午祭”
所谓“江陵端午祭”是指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举办的以端午祭祀为内容的重要民俗活动,祀期从为阴历四月初五持续到到五月初七,它是这个期间的一次大型的民众文化活动,在韩国久负盛名。“江陵端午祭”是政府组织的,有专门的江陵端午祭组织委员会。节日期间包括各种娱乐活动和仪式活动。比如荡秋千、摔跤、绘画、歌舞表演、做传统打糕等,此外还有来自外国的各种艺术表演。在节日广场上,一个表演场地连着另一个表演场地,人们尽情享受各种娱乐。而在河对岸,则是火热的商品集市,卖服装、用具、食品的摊位,挤满整条街。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要归结为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形文化财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毋庸置疑发源地在中国,只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节日习俗。如果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葛蒲水,或用营蒲露化妆,称为“曹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插艾篙、营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虽已不存在。但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这也是韩国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的主要原因。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煌,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座信、国师城陛“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陛郑家女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c568b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