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孙瑞琪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1期
摘 要: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笔者立足我国农村发展现状,针对“撤村并居”现象,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 新农村建设 撤村并居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后相继出台了免除农业税、鼓励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切实惠民的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0年底,当十一五规划过去整整五个年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上日程时,全国很多地方却打着增减挂钩的旗号轰轰烈烈地进行“撤村并居”。毫无疑问,农村城市化、城乡融合势必是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是历史潮流。但就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来说,大范围大规模高标准的的实施“撤村并居”运动是适宜之举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一书中,对当代世界各国农民流动的状况分了ABCDE五类,我认为当代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也恰好可以借鉴此分类。根据分类状况,我国处于D大类中下水平类,即“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诸进程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整个社会还未摆脱农业社会状态,且农村普遍的贫困、凋敝”。就我国现状看,我国虽在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国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不断加深,城市在获得巨大发展的背后确是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在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而苦苦挣扎。
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不仅是经济落后,而且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思想意识、人格结构、政治觉悟水平也处于较低的状态。盲目的“撤村并居”,必定是不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违背正常发展规律的冒进之举。
首先,“撤村并居”与我国农村现存的生产方式相背离。自1982年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一直延续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分户经营,多数农民在自家院里种树、养殖家畜以赚取额外收入。且包干到户的体制也使农村家庭自家拥有基本的农业劳作用具。在传统的农村家庭里,院落较大,这一切都自然而然,但“撤村并居”后,农民们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不足百平米的楼房上,必然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受到影响,农民将会减产、减收,甚至农具的存放也即将成为问题。
其次,“撤村并居”与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相背离。在传统的农村村落,血缘和地缘成为人们人际往来的重要因素,子女们往往长大成家后也不与长辈分家,形成了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局面,搬入楼房将迫使传统的农村居住结构改变,但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非常不健全,居住结构的改变也讲带来老年人口赡养等一系列问题。
再次,“撤村并居”运动在现阶段实施,从根本上来看这是各省市地区盲目追求政绩建设、大搞形象工程以及为实现经济增收而不顾对农民利益的损害。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为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而向农村要粮、要人的现象,分别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的人民公社时期,农民们集中起来种粮,而粮食不归自己拥有和支配,所生产的粮食除了自留极少部分的口粮外全部上缴国家,为我国建国初期巩固政权、促进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如今的“撤村并居”更像是从农民手中要土地来实现经济的再一次增长,这样无情的剥削农民的利益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是不人道和违反常态的,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不可扭转的恶果。
诚然,“撤村并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今后农村的必然走向,但并非是现在在不成熟的条件之下、为了不单纯的利益动机而在全国绝大多数范围内普遍实行。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农村现状的条件下,大范围实行“撤村并居”并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能促使农村城市化的实现,从根本上看,这反而会损害农民的利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破坏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甚至危机农村城市化进程。
那在我国现阶段,该如何促进农村城市化呢?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着眼于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一旦把经济基础发展夯实、稳固,势必会带动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从而促进政治民主化,也相应的会带来农村生活方式和居住结构的转变。那我国目前应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主要途径:
首先,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建立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鼓励发展混合型和多种经营的农业,使农产品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鼓励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农民们可以离土不离乡,在自己家门口实现生产方式和从业结构的转变。也用第二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再次,发展小城镇。根据费孝通先生发展小城镇的理论,在我国农村目前人口多、底子薄、地域广阔,同时各农村地域间差别较大的客观情况下,发展小城镇一方面可以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同时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只有农村切实解决了经济问题,把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生产发展得以实现,生活宽裕有所保证,那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实现将会是水到渠成的过程。那时再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实行“撤村并居”才会是适宜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客观现状的恰当举动。只有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的发展摆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切实关注以及保障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而不是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地方政绩建设、形象工程建设而又一次的牺牲农民的利益,一次又一次的对农民进行利益剥夺,才可能切实处理好、解决好农村的发展问题,才会切实的推动农村城市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知识出版社,1985 [2]陆学艺等.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3]李守经.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bc842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