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话舍得

2023-04-08 07:00: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庄子话舍得》,欢迎阅读!
庄子,舍得
“舍得”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它们本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舍是弃的意思,有舍弃、舍去之说;得则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有获得、取得的解释。最早出自《易经》,人世间的万事!万事!万万事!就是一个一舍一得的过程。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舍得”二字在我国的语言中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

其实,舍得也含有忘记之意,它们应是一对娈生姐妹,要想忘记就离不开舍得,舍不得你就忘不了。所以,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舍得与忘记也是人生必然面对的一项选择。一得必有一舍!一舍必须要忘,否则,还是你心灵上的不舍,不是真正的舍,同样不会真正有得。你若真正把握了舍得与忘记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所以,百年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忘一得的重复。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人在去世后,灵魂会离开阳间来到阴间,阎王会为他们安排新生。阴间的规定是,在阳间时多行善少行恶之人会在来世继续做人;少行善多行恶之人来世便托生为动物。这一天,两个灵魂来到了阴间,阎王检查了他们的“功过簿”之后说:“你们两个都是行善之人,因而来世都可以托生为人,只是阳间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舍”,一种“得”舍就是舍弃、付出、忘记,得就是索取、得到。你们两个选择哪种生活呢?”结果,一个鬼魂选择了“舍”,一个鬼魂选择了“得”

结果是:选择“得”的鬼魂再生人间成人后,他真正过上了一味索取、得到、毫无付出地生活,成了人间乞丐,尝尽了人间世的心酸悲苦,而且失去了做人的尊严。选择“得”的鬼魂来到人间成人后,一辈子乐善好施,积善积得,成为了一个施财行善而“相助在没有相助痕迹之中”的富人,衣食无忧,而且赢得了远近乡邻众人的尊重。

但是,在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人间世中,一舍得与一忘记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与选择之事,特别是由入世之“道”转入出世之道的选择更属不易。庄子在《大宗师》中就运用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寓言,对此作了鲜活的说明。

请看《大宗师》中庄子是如何述说这两则典故的,原文(一)“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在庄子笔下,许由是与尧同时期的一位著名的隐士。这在《庄子》开篇《逍遥游》中就有过记述:尧让天下于许由,被许由以无所欲虚名和怎能越俎代庖为由婉拒。为什么呢?他是一个得道之人,知道“实”才是起主宰作用的“主”“名”不过是站在旁边的宾客而已。而“名”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即使有人能够堪破“名”关,在这社会大旋涡中也会身不由己地陷入由名誉带来的困扰与束缚以及无止境的纠缠中,实在令人痛不欲生。

所以,在道家看来,不被外物所滞的逍遥自在,比起有名无实的天子来说,不知要崇高多少倍!因此,自从许由婉拒了尧“让天下”的举动后,也就引起了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前来求学者不断,即使是从当时最高统治者天子尧那里学习了其“礼”治的“躬服仁义,明辨是非”的意而子也不例外,然而也正是意而子拜尧为师学了这“仁义”“礼”治的入世之道,想改学道家的出世之“道”,几遭许由的拒绝。 为什么呢?“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qg]汝以仁义,而劓[y靅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suī]转徒之涂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fǔf鷀之观。 从文中我们可知,在道家看来尧所教意而子的仁义与明辨是非的安邦治国之“道”与道家之“道”的是相左的,受了这样的教育就像受了“额上刻下了印记,又用‘是非’割下了你的鼻子”的刑罚一样。“怎么能游处于逍遥放荡、纵任不拘地遨游于变化的境界呢?”尽管如此,意而子还是坚持:“愿意游于这个境界的边际。”但是,许由仍认为向意而子讲道无异于“盲人没法跟他观赏佼好的眉目和容颜,瞎子没法跟他赏鉴礼服上各种不同颜色的花纹”


一样,毫无意义。而意而子却不这么认为: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诅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从文中可知,在这里庄子通过“无庄失其美、据梁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的典故说明,在道家眼里不管是美丑、强弱、智愚等等,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世间的种种现象,皆是在造化的大冶炉中锤炼而出的。这一切,都经过大道的运化并无什么绝对的美丑、强弱、智愚等之别。从而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对立统一和“绝圣弃智”(断绝名分抛弃智诈)《道德经》第219章)的思想。 在此,庄子也借意而子之口说出了“道在人心”道理。意而子能够把这些都看透了,使许由不能断定道不能还意而子以逍遥无束之身。只要人有向道回归之心,即使曾受过有悖于道的观念,只要舍得与忘却,同样也能领悟道的真谛。所以,许由还是向意而子讲述了道。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齑[jī]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庄子至此才在他的《大宗师》中真正明确说出了“大宗师”的究竟,‘道’是我伟大的宗师啊!我伟大的宗师啊!把万物碎成粉末不是为了某种道义,把恩泽施于万世不是出于仁义,长于上古不算老,回天载地、雕创众物之形也不算技巧。这就进入‘道’的境界了。原来,这大宗师早就存在于道之中了,这在《老子》和庄子前面的文章中早已谈过,(详见《读庄子浅说道》一文)庄子在此只不过是再一次强调说明,既然文题是《大宗师》“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21bd0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