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2023-03-19 10:20: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欢迎阅读!
复制,艺术,时代,作品,机械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的代表著作,它主要论述了机械制技术的发展带给艺术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除前言和后记外,正文共有15 小节,可以分为五个大的部分。前言是第一部分,在前言中本雅明不仅交代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还透露了他的写作目的。本雅明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研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现代复制技术条件下艺术服务无产阶级革命的理由和方式,用此来反抗法西斯主义利用艺术制造新神话的行为。第一小节是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人类的复制技术发展历程,从古希腊人的熔铸和压模,到木刻、铜版画、石版画,并阐述了这些复制技术演进的各种意义。第26 小节是第三部分,在本部分本雅明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不仅驱散了艺术作品的灵韵,同时也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并使得艺术作品的功能发生了改变。第715 小节是第四部分,本部分以电影为例来考察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别,并论述了电影对当代艺术社会的影响。结语部分,针对法西斯主义将美学引入政治生活里,提出共产主义的回应应该是让艺术政治化。

机械复制,简而言之,就是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使用技术对艺术品达到批量生产的效果。复制艺术活动是古而有之的,收藏家或者艺术家出于对作品的欣赏和对拥有的渴望,继而采用复制的手段来占有它。而现代工业的发展促使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也使艺术的复制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仅仅是少量的复制,而是大量精细的再制,这是打破传统的,所以在其现之初便受到许多的争论。

本雅明讲到,“艺术作品在原则上总是可复制的,人所制作的东西总是可被仿造的。”从印刷开始的对文字机械复制,再到石印术的出现,形象复制成为可能,“这种复制方法第一次不仅使它的产品一如往昔地大批量销入市场而且以日新月异的形式构造投放到市场。” 而短短的几十年之后,摄影术和电影的发明则再一次产生了对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本雅明称这两者为“最富有启发意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并且都反过来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多次提到了“灵韵”这个概念,他认为“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灵韵”。即使是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此时此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但唯有借助于这种独一无二性才构成了历史艺术品的存在过程就受制于历史。在本雅明看来,灵韵是机械复制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所在,是传统艺术的灵魂之本。“有韵味艺术机械复制艺术的对立表现在,生产方式上,有韵味艺术是个人创造性的产物,它具有一种被神秘化了的内在’永恒价值’,而机械复制技术则是集体创造的产物。”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这种所特有的灵韵正在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而消失。本雅明对这种灵韵的消失虽也抱着一定的惋惜态度,但是他更认为这种独特气质使得作品无法为大多数人多欣赏,使作品和大众之间产生了


隔阂。而机械复制技术正是一种吐故纳新的技术,它虽然使得传统艺术的灵韵消失了,但是却又把传统艺术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上解放出来,真正地融入大众。灵韵的消失在此时具有了它的特定意义,它使得艺术作品获得了新的活力。 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时代替代传统灵韵艺术作品时代的过程中,作品的独一无二性被替换为复制性。被复制的作品一方面与原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但另一方面又使原作从时空中被解放出来,所以这种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另外,艺术作品的科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计生中解放了出来。艺术不再建立在礼仪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政治的根基上。 再之,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其接受价值发生了转变。本雅明将艺术作品的接受价值分为膜拜价值和展览价值。艺术作品诞生之初是带着宗教和神灵性质的,人们采用这种方式来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敬畏感和庇护感。即使很少人能真正看到艺术品,但他们的心中会存在着这样一幅景象。对以前的人而言,艺术作品的存在比观赏更加重要。他们得到的不是审美上的满足,而是信仰上的坚定。而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使得这种膜拜价值被替换成了展示价值,艺术作品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成为每一个人都能零距离接触的东西。艺术品在审美价值上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随着这种接受价值的转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雅明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从凝神专注式转换成了消遣式。他把“大众寻求着消遣,而艺术却要求接受者凝神专注”定为陈词滥调,他认为“进行消遣的大众则超然于艺术品而沉浸在自我中”。这种对消遣式的赞同也是不多见的,他不认为消遣式是对艺术作品的不尊重,而是一种现代人对待艺术作品更合适的方式,基于复制技术所具有的的展示价值本身,人们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原来的习惯对艺术品进行解读并接受,在愉悦的审美中释放对生活的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609eae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