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 教学-如何有效教学》,欢迎阅读!
如何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曾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正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许多人也许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5、重视合作与质疑
合作与质疑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因此,我们的课堂务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合作与质疑。对于合作的使用应注意:所给的合作项目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帮助才能形成某种共识。小组合作时还应指定小组长与记录人,作好合作结果汇报。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质疑时要注意:首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事实上,你如果运用了就会发现,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上一次泸县的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时,有一位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学生问:“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为什么课文中有看到他们骑着牛儿来往?”你看,这问题提得多么可爱!另外,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适时回顾复习,适当测评,开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fb50ed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