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渔猎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2022-08-21 18:06: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查干湖渔猎文化发展问题分析》,欢迎阅读!
查干,渔猎,文化发展,分析,问题
查干湖渔猎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作者:续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8





查干湖,蒙语为“查干淖尔”,意思为白色圣洁的湖,是国家著名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流湖泊。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地区的居民就开始了冰上捕鱼,而后演变成著名的渔猎文化。如今,查干湖因冬捕而闻名世界,每年冬捕节都吸引大批游客和媒体前来,近几年央视的直播更是对查干湖渔猎文化“输出加持”。查干湖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问题也开

始暴露。本文从文化符号、文化概念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分析当今查干湖渔猎文化发展问题。

一、查干湖地区的渔猎文化

(一)文化来源

东北地区水系丰富,有着久远的渔猎历史。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冬捕是该地区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查干湖真正的冬捕始于辽朝。据《辽史·营卫至上》记载:“有辽始大,设置犹密,居有宫位,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者,谓之捺钵”。“捺钵”,意为辽朝皇帝行营,皇帝一年四时各有所在之地,谓之“四时捺钵”,而查干湖、月亮泡等地则为“春捺钵”地。那时人们将帐篷扎在湖泊冰面上,凿冰取鱼,而后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从单纯的物质供给演变成精神领域的享受。

(二)文化继承

每年一进腊月,冬捕就正式开始了。冬捕从开始的准备工作如抢泡子、看鱼花、打冬网、雪网,到凿冰眼、下网、马拉绞网,最后鱼出冰,都是一项在把头的带领下需要多人配合的集体劳动。把头,意为领头人,一说源于蒙古族语巴特尔,意为勇士,满语中的巴图鲁也是此意,在这里指冬捕的鱼把头。鱼把头张文是查干湖渔猎文化20代传承人,2009年,他带领渔民单网捕捞8.4万公斤,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查干湖冬捕正式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冰湖腾鱼”成为查干湖冬捕盛况的代名词。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到查干湖地区进行调研,并提出“要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二、查干湖地区渔猎文化发展问题

(一)文化符号的偏差

1.文化定位偏差

查干湖因冬捕而闻名,原因在于其冬捕与常见的淡水或海水捕鱼捞鱼不同且罕见。曹保明先生将其专门记录查干湖地区渔猎文化的著作命名为《最后的渔猎部落》,查干湖的盛名由此而来。在前往查干湖地区的路上,人们可以看到其路牌以及宣传语为“中国最美渔村”,这一定位与“最后的渔猎部落”大不相同。我国地大物博,并不缺少渔村,也不缺少“最美渔村”的宣传。仅浙江省便计划打造100个特色渔村,其中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因其景色独特而被游客誉为“中国渔村”。查干湖是内陆湖泊,缺乏碧海蓝天金石沙滩的景致,其真正的优势也是其独一无二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渔猎文化。渔村可以有多个,但“最后的渔猎部落”只有一个。这种定位偏差,使得查干湖自身的独特亮点趋于平淡。

2.文化演变偏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f708ff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b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