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闻一多《发现》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过程和方法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 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 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1916年开
。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
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 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
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
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 《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 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 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
1928 1930年深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8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 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
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
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 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
,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
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 杀害。
作品简介
《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 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1925年五卅运动席卷全国。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 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二、朗读
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开头是怎么写的?
2、 为什么诗人要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3、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你如何理解? 4、 “噩梦” “噩梦挂着悬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 为什么“总问不出消息”? 6、 对诗歌结尾的如何把握? 三、 本诗是如何体现诗歌的“三美”的?
1•音乐美一一每两句押韵 2•绘画美——意象分析 3•建筑美一一字数一致
四、 学生朗读诗歌,思考研讨以上问题
I •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 ”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 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 ?
?
他面
、
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 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 他在美国所 想象的美丽祖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 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 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 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
,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
? ”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 ,问青天,问风。
?
,
5 •诗人的“问青天” “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
,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 •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五、 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
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 感打动读者。 闻一多曾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提出极具影响的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形式整齐,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两行一韵。这不仅体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 的追求,更是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闻诗所特具的沉郁的风格。 六、 请同学们朗读全诗,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指导: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
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 述
“音乐美” “三美”主张:
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 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bde3aa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