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十八、观刈

2022-04-23 15:15: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十八、观刈》,欢迎阅读!
梳理,遵义,古诗文,阅读,古诗
二十八、观刈麦(遵义6年未考)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时间及其环境,即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为下文描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做铺垫。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通过对妇女携子送饭的正面描写体现出“五月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正面描写收麦的场景。真实再现了青壮年们不顾烈日烘烤,自己筋疲力尽,仍争夺秒,拼命干活的场景。“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的感情强度。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诗人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遗落的麦穗的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揭示了劳动人民生活贫困的根源。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反思自己并同情劳苦大众。 背景料】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和二年(807)周至县尉任上写的,是一首有名的叙事讽喻诗。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诗人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现实的诗篇。

【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炎炎烈日下,丁壮妇孺辛勤劳作及贫妇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的画面,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请简要概括本诗描绘了哪些画面。

__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__ 2.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__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作用: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农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__

3.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__诗人通过描写盛夏五月繁忙的情境,表现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愧疚之情。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82d0c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