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白话诗

2022-07-25 00:1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的白话诗》,欢迎阅读!
白话诗,古人
古人的白话诗

古人的白话诗

作者:佚名 这还得从吴宓先生说起。 人们心目中, 他是以反对白话文 (当 然包括“白话诗” )著称的。其实,这是个“冤案” 。 据西南大学已故心理学专家刘兆吉先生回忆: 1941 年他在西 南联大求学时,与穆旦等同学组织南湖诗社,闻一多、朱自 清先生皆为指导教师。社友们本拟也请吴宓先生指导,却担 心他当面拒绝, 或者提倡旧诗, 为避免尴尬, 遂未表达此意。 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刘、吴竟成了西南师大的同事,关系 甚洽。一日谈起此事,吴宓先生大感委屈,颇为不快: “你 知道吗?我反对的只是不像诗的白话诗。同样,没有诗味的 旧体诗我也不喜欢。用白话写诗,也算不了什么新发明,李 白的‘床前明月光’、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不都是 白话诗吗?” 吴宓先生的意见不无道理。他强调的是诗质,而不在于诗人 采用什么语言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废文言而兴白话,无 疑顺乎时代潮流;但那时的白话诗,失之于散漫杂芜,过分 “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难怪俞平伯这位早期的新诗人, 也批评过有白话而无诗的现象呢 ?

至于吴宓先生所说古已有之的“白话诗” ,则是另一个概念, 系指古代诗人汲取口头语言为营养,予以诗化所产生的作 品。由于口头语言的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古代一些这种风格 的作品流传至今仍然明白如话,易于理解欣赏,因而广为传 诵。

唐代像这样的作品相当多,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 衣” 可以顺手拈来,不胜枚举。在唐初甚至还出现了专 门以口语入诗的 “白话诗人” 王梵志。 试看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 不是饶有趣味吗? 在李白的作品中,这样的“白话诗”也不少见。也许最为脍 炙人口的当数吴宓先生列举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真是怀乡诗中的 千古绝唱。五言绝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 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深入浅出,抒发了一 种可与后世沟通的普遍情怀,因而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今人 熟悉的李白的“白话”七律,莫过于《朝辞白帝城》 、《赠汪 伦》和《望庐山瀑布》 都是潇洒的神来之笔。人们都能见 题诵其句,实在没必要引录原文了 . 值得注意的还有,李白有的作品虽然用典较多,今人阅读需 要借助注释, 但其中也不乏类似的 “白话诗” 的片断。 如“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天生我材必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等等等等,有的已成为 今日之习用语,人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往往已意识不到出自 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白话诗”和诗中的“白话句” ,实在比而今好多诗 人所写的“白话诗”好懂得多,优美得多。这真是匪夷所思 的现象,发人深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5d5aec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