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玩偶之家》有感

2022-05-04 15:35: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玩偶之家》有感》,欢迎阅读!
玩偶之家,有感
读《玩偶之家》有感

有谁想成为别人手中的玩偶,有谁想变成命运的傀儡,有谁愿意做他人生命中的棋子,只是为别人而活,为生活而活,却没有为自己而活过,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主宰自己的行为,思想。也许,你自以为在为自己生活,你认为自己有独立的人格,有自主的人生,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亨利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想我们诉说了一个悲哀的人生故事„„ 整个故事以娜拉为中心展开,通过娜拉的心里过程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发展。展示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通过层层剥笋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性格。

主人公娜拉一开始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她认为自己是幸福的,生活是美好的,有疼爱她的丈夫,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的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是最后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娜拉由此认清了丈夫自私、虚伪、渺小和怯懦的市侩本质,认识到自己在家中8年来没有一天做过同海尔茂平等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泥娃娃,一个玩偶。她觉醒了,再也“不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也不相信过去崇拜的偶像——宗教法律、家庭和伦理道德。她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她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为了学做一个真正的人,娜拉毅然走出这个“玩偶之家”,全剧在从楼下传来砰的一声关大门的声音中结束。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她毅然出走。一个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由、愿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的女性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

娜拉的遭遇只不过是但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是社会黑暗的一角。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玩偶之家》是他对生活,对社会的种种不满的倾泻与控诉。这是由他的人生经历所衍射出来的哲理。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最底层体验着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学习文艺写作。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总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这些都是他对自己所听到的,看见的,经历着的社会现实的倒映。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

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的丑恶现实,把改造丑恶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具有反叛精神的少数人身上。娜拉出


走就是反叛。他在作品中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指出正确的斗争道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答案,她也不知道娜拉该走向哪里,他也不知道娜拉的出路在哪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162d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