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一)》,欢迎阅读!
【最新】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一)
品读余秋雨的历史散文,蔚然成了近年来中国小资的时髦风气,并带出了文坛一阵风潮.历史利用文学获得 美丽外观 ,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 精神深度 .由此带来的文化狂喜,可以从他散文集的发行量上得到证实.
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余秋雨做出的努力是令人赞赏的.在我的记忆里,余文首先在上海的>杂志连载,而后被不断地出版.转载.报导,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重要畅销图书,甚至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和杂志上,与鲁迅和林语堂的作品一道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一时间,大有不读余文,羞谈文学之风.果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以他的>为例,看看历史和文学在这里是怎样结构在一起的.
在>中,我们可以透彻的看到作者采用的话语策略,那就是透着知识分子的 忧患意识 的传统 爱国主义 (也即 民族主义 ,这正是该书发行时面临的一种流行思潮),而后在这引导下进入深度操作的层面.
第一篇 道士塔 是一个奠定民族主义基调的重要篇章,它确立了整部书的话语(价值)姿态:王道士以他无知和贪婪出卖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敦煌石窟艺术 珍品.这种道德化的母题和 故事 完全符合大众的 民族主义 走向.不仅如此,作者还使用了一些煽情主义话语记号来强化这种戏剧性的效果,如 伤口 . 滴血 . 下跪 . 恳求 乃至 哭泣 ,所有这些意象或独白都展示了一种露骨的煽情技巧.尽管它从文学技巧上看相当笨拙,但在中国的读者市场却是双重有效的,即点燃了读者的历史怒气,又使之产生了对作品乃至作者的无限钟爱,这样的例子在余文中俯拾皆是.
余文成功的运用历史随笔与情感化的叙述方式,引发了大众的阅读回响.尽管人
们并未从这些历史诠释中获得新的概念,但封存在历史中的传统价值和现代生活的断裂,获得了某种修复,旧式文人的理想.趣味和面容遭到了大众之手的亲切抚摸.那么,在当时所谓 建构大中华文化圈 的大汉民族主义思潮中,余文受到大陆.台湾乃至世界各地华人知识分子读者的响应和鼓掌,便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但是余文在市场化的包装上存在着 媚俗 过火的问题.它太过矫情.再以 王道士 一文为例,由于爱 宝 心切,作者竟打算给道士 下跪 ,而为了敦煌经卷的一次亏本的 出口贸易 ,作者想为此 大哭一场 .这种行文上的肆意煽情,主要源于,他一方面沉浸在老式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之中,一方面则试图向大众或市场寻求最大限度的认可,这两者最终发生了统一.没有任何一种统一比这一种看起来更为古怪.
与诗歌相比,中国散文在其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角色,散文是诗歌与小说的话语残渣,堆积在文学史的边缘,成为每个时代主流话语的底衬.长期以来,以小日子.小情趣.小思想和小笔触为基本特征的 小散文 ,尽管获得了城市市民的热烈掌声,其局限却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充满着阔大意象的中国文化而言,它只能是一种日用文化缀品.这就为所谓 大散文 诞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由:散文需要长 大 ,需要更为 大气 的构架和运作.
在我看来,余进入历史和政治话语领域是一个错误.他旅行于一个他完全不能驾驭的领域,并陷入了阔大的迷津,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余文依托的那些陈旧的话语体制,正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缓慢地崩溃.我们应该注意到,所有出现在这些怀旧书页中的言说都是一种挽歌,哀悼着所有正在随风而逝的政治.道德和文化传统.余文并未让历史向我们开放并成为我们的,恰恰相反,它显示了一个旧式文人的普通特征:屈从于陈旧的历史阐述和历史语法,同时又沉醉在一些细小的话语改造之中,而这样的文本无疑无法成为新散文的方向.
散文应当从这思想的迷津中彻底解放出来,散文应当终止这种紧张的文化漫行,返回到伫立.安坐或躺的舒适状态.在一个高速运转的超级资讯时代,散文完全没有必要成为思想者的承重之本. 轻小 应当成为散文的常态,而 娓语 才是当代散文的主流.无关乎深沉和浅薄,要的只是真性情,流行散文的真正面貌就应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112e5a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