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分析《登高》的思乡意象

2022-11-19 23:1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分析《登高》的思乡意象》,欢迎阅读!
思乡,意象,登高,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登高》的思乡意象

杜甫《登高》在主题思想上是多面性的,既有对多病的痛苦,颠沛潦倒的哀愁,也有对萧瑟秋天的伤感,有对家国的思念,在这首诗当中,能够体现对家乡思念的意象,在这里就来挖掘一下。

诗人在首联营造了一个凄清哀绝的环境,“风急天高”是写环境之局迫,人在它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同时也感觉非常渺茫,王勃《滕王阁序》就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句子。“猿啸”是写主体(诗人)之无奈,据史料记载,猿的意象在《全唐诗中就出现过1500多次,巴蜀三峡地区自古多产猿猴,猿猴的鸣叫自然也就成为当地文化习俗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见,三峡的猿声很早就进入当地渔歌,而其对应的情感也很明确,那就是悲伤。“鸟飞回”描写了江鸟围着沙地盘旋,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有着殊途同归的思想,都是在写眷恋,在渺茫的环境之中,鸟儿只想回到故处,因为那里才是安全温馨的。

诗的颔联把个人的情感提升到普世的高度。无边无际的树叶萧萧落下,象征着人生之秋,一片萧索。可是,无论生活如何窘迫,生命中的许多事情(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却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表达了诗人身处国难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诗的颈联开始直抒胸臆。“万里悲秋常作客”是诗人为了格律用韵而作的倒装,正常语序是:悲秋万里常作客。其意为:在这个悲凉的秋天我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异乡常常作客。作者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溢于言表,一字一泪,令人伤心。“百年多病”已是十分凄凉,“独登台”无疑雪上加霜,诗人功业无成,在异乡过重阳节不是前簇后拥地游山,而是孤零零地登上望乡台,以这种境遇面对故乡,诗人怎能不感叹人生的无奈。

诗的尾联更是余味无穷。“艰难苦恨繁霜鬓”是说生活之艰难,谢眺有诗云: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意为: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诗人说:在这艰难的时节思乡,让我的白头发越来越多!“潦倒新停浊酒杯”似乎也是在说诗人很穷,连浊酒都喝不上。但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浊酒”二字会发现一些隐情。“浊酒”是相对“清酒”而言的,在唐代就有了清酒和浊酒的区分,清酒因其原料和酿造工序的原因要比浊酒价钱高很多,清酒一般为贵族和宴会所用,而浊酒则为一般普通家庭所饮。所以“浊酒”一词也往往和家庭记忆有关,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所以,诗人在这里用“浊酒”一词,是在表达思乡之情。我们只要稍微阅读一下杜甫写《登高》这一段时期写的诗,就会发现诗人从没有戒过酒。如与《登高》写于同一年的《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记载的是诗人寓居夔州时的一次痛饮。写于次年春天的《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叙述得很明白,二人(诗人和李尚书)竟然喝了一个通宵。类似这样的诗有很多,可见诗人停的不是酒,而是浊酒。那么为何要“新停浊酒杯”?那是因为诗人此时正踏在回乡的路上,

1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每向前行进一程都如同饮上一杯浊酒,而无需借杯酒寄乡愁。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杜甫的晚年都是在异乡漂泊中度过,年老体衰,贫病交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返回故乡,令人惋惜的是,在北归的路上,因“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一缕英魂留滞他乡。

这首诗中的意象让人回味无穷,每个意象作者都是精心设计思乡之情浓烈,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漂泊在外,孤苦伶仃的形象,寄寓了深深的怀乡之情。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0ae368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