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教学设计

2023-05-09 01:34: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下册,教学设计,年级,科学
科学年级下册《沉与浮》教学设计

海城小学郑宇

一、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沉和浮》单元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如何利用沉浮的原制作小船和潜艇等。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分为四课时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一系列的科学体验活动中建立起有关沉和浮的基本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四个一级标题内容的结构并不是线性结构排列的,第一课和第三课《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际上研究的都是哪些因素影响沉和浮,第二课《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第四课《造一艘小船》是在学生掌握了沉浮原理以后对原理的运用。因此,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之后的应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这个问题掌握不好就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的停滞不前。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与物体本身有关,如物体大小、轻重的关系;另一种是与承载的液体有关。把握好这两个问题是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课程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沉浮与物体的关系的前概念。教材中的设计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由四个活动组成的: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思考和讨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体,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把承载液体与沉浮的关系放在了第三课《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去解决。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与沉浮的关系这一点的理解,但对于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沉浮概念和养科学思考的习惯是无益的。其实有关沉浮,早在本册书的第一课《混合身边的物质(一)》中油和水的混合试验就已经知道了:油之所以能浮在水上是因为油比水轻。这一认识已经接近了沉浮奥秘的核心,应该在这一认知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充分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解决这一核心问题。把书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系列有结构的科学概念,更是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理性思考问题,真正把提高学生能力落在实处,那样学


生走出课堂带走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玩了四十分钟后了解的一些初步的概念。当然这不是一课一个单元或者是一学期一年能够完成的,但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稚气未脱,对大千世界的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了一年的科学课训练,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了一些科学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是可供教师利用的教学资源。同时他们缺乏生经验,不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师应该先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和预设,做到对课堂上的生成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于物体承载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

2、学生初步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对比实验过程。

3、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 四、教学准备

水槽;水杯;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马铃薯;橡皮泥;油;盐水;糖水;冷水;热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塑料块和铁块,先让学生预测,在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使学生明确沉浮的判断标准。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生还见过那些沉浮现象,把研究引入生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沉有时浮,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演示实验

1出示小半杯油、大半杯水。提问:把它们混合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2出示大半杯油、小半杯水。提问:把它们混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是油还比水轻吗?

3出示半杯油、半杯水。提问:把它们混合起来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50933ec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