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

2022-09-19 00:09: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人的精神》,欢迎阅读!
中国人,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报告

英三 罗子江 20140816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是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成书于1915年,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该书主要从“儒教”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人的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国的妇女、中国的语言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何为中国人的精神。在作者看来,所谓的中国人的精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这种内在精神品质,无论是在心灵、性情还是在情操上,都使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民族,尤其是区别于20年代早期的欧洲人和美国人。 当时欧战正酣,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社会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正如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所指出的:连西方人也开始自己批评起自身的文明来。这种情势,自然给辜鸿铭带来极大灵感。因此,他写作此书之用心,就是要用中国的东方文明来“拯救”西方文明。

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国人的精神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人的内心,追求心灵生活,温文尔雅,与人为善,与崇尚理性智慧的相结合,即同情心灵与人类理智的完美结合,就好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即使身处于一个充满了血腥、罪恶的世界,当别人都在抱怨社会的黑暗时,他仍能能抱着一种孩童般的纯真与善良对待世间的一切,也正是有着这种精神品质的存在,中华文明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经久不衰。对于中国人,那些真正的中国人为何会具有这种独一无二的精神品质,辜鸿铭先生认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君子之道、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念的影响,从某种意思上讲,这些思想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灵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那为何儒家思想会起到这种作用的呢?在书中,作者从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这一大的方面着手进行解释,他认为,人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史中逐渐成为一种有智慧,能思考的生物,但是,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的欢呼与喜悦,相反,这带给人类的更多的是惊慌与恐惧,即对于大自然的未知与神秘的不安和惶恐。为了弄清楚自己所处的未知世界的真面目,不少智者纷纷踏上了探索自然的征途,正因如此,也就诞生了后来的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社会学科,通过这些,他们能够揭开一些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减轻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不安与恐惧,但这也仅仅只是一部分人有实力有能力涉足的领域,普通大众,


凡夫俗子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拥有一整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宗教成了给予人们安全感与永恒感的最佳避难所,而中国之所以没有诞生宗教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有能够替代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儒家,一种朴素的能为普通大众所理解的大众哲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广大中国民众所信仰的对象,虽然儒家不属于宗教至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是“儒教”的确是为什么中国不需要宗教的最佳解释。

如果真的将儒家视作一种宗教它也不像西方的宗教一样,是一种主张赞美上帝、为己增光,争取做一个好的个人的 “个人宗教而是一种主张忠义仁礼、宽以待人,力求做一个好的公民的“国家宗教”。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明的各自的延续性,西方在长期的宗教影响下,人们都疯狂地膜拜上帝,一切以上帝为准则,尤其是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人们都企图通过信仰上帝,行善事来拜托人生来就有的罪恶,净化心灵。但是我认为这个时候的人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比较伪善的,因为即使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他们行善事的出发点也只是为了进入天堂而已,更何况那些所谓的教皇主教和教士利用上帝的权威来欺压百姓,愚弄人民,再者,受宗教的影响,人们主要把精力放在个人信仰上,不像中国的儒家思想一样要求人们要有良民的信仰和对帝国的忠诚,做一个好的公民,他们也因此基本上没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观念和国家观念,光依靠对上帝的敬畏和后来法律的恐惧并不能给予西方没有一个统一、稳定而延续的文明,此辜鸿铭先生才会提出用东方文明来拯救西方文明。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基本上都有他们的女性理想,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女人们都成为为家庭而服务的家庭主妇,“中国的妇女”这一章节中,辜鸿铭先生也谈到了中国的女性理想,用一个词可以准确概括为 “忘我”即要求中国的那些妇女全心全意服务于家庭〃为她们的父亲、丈夫、孩子而活,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在中国这不并是一个漂浮于空中的楼阁,相反,这已成为古代中国几乎随处可见的画面,而纳妾这一现象恰恰就是这一实现了的理想的最佳证明。纳妾,在西方人看来就是包养情妇,通常是导致家庭破裂的重要原因,而在中国,上到皇帝,下到普通民众,纳妾都是非常常见且合理的现象。正是妻子对丈夫无私的爱,对丈夫纳妾行为的宽容,加上丈夫对家庭的忠诚,为家庭兴旺的奔走劳累,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体现了中国人精神中的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灵


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儒家 “三纲五常”思想对中国女性理想的影响。

汉语,一种简单但也不简单的语言,简单是因为它没有语格、时态,也没有太多语法规则的束缚,学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不简单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语法规定和要求,让人不知从何学起,所以想要真正学会,单靠大脑和记忆力是无法真正掌握的。而对于本土的中国居民来说,汉语学习并不困难,因为从咿呀学语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反反复复不自觉地用心灵去学习这种语言,到后来,这种汉语心灵学习实际上已经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一个习惯,就像手和脚一样,能够很自然地运用。 总之,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是同情心灵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本质上就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其实我觉得他更侧重于把心灵放在首位,强调中国人过得主要是一种心灵式感性化的生活,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重视理性,不然也不可能带来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兴盛与延续。并且他在阐述中国人精神的成因尤其是儒家代替宗教成为人民大众的普遍信仰的原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发掘的,对于经济政治因素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4e5108f763231126edb11b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