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说文解字导读》1_18175

2023-02-22 09:32: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说文解字导读》1_18175》,欢迎阅读!
读后感,导读,18175,解字
《说文解字导读》读书笔记

数千年来,汉字为记载和传承中国文化作出了光照千秋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承载体,而且是全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东汉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一书以六书理论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把《说文解字》充分有效地利用到对外汉语汉字的教学中,并融入一定的中文化背景,这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大观园中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寻。 而汉字作文中国独特文化的一大载体, 也用自己独有的风格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寻本溯源,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就一定要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文字——汉字。 张舜徽先生在他 的这本《说文解字导读》之中,较为清晰详尽地讲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的价值,使 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它的具体内容,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循双声的原理贯穿。 《说文》之学的源流来看, 《说文》之所以可以传至今日,多亏前人对于文化的爱护 传承和努力钻研,同时也可以看出历世历代以来, 《说文》的价值之高。对于现在的我们, 阅读周秦诸子、汉代著述、汉魏诸家辞赋,中多古字、古音、古义,非稽《说文》 ,不能 释疑难,即如想要把文章写好,也非讲求字学不可。 《说文》的解说的内容,先说字义,次明字体的构造。凡象形、指事字,便直接指出。 凡会意字,则曰“从某从某” ,或曰“从某某” 。凡形声字,则曰“从某、某生” ;如遇是会 意兼声字,则曰“从某从某、某依声。 ”汉代没有反切,有时在解说中也指出读音,则曰“读 若某” ,或曰“读与某同” 。另外,古人治学,强调“多闻阙疑” 。认为一个人的才智终究有 限,对于天地万物之理,不可能遍识无疑。 遇所不知, 便应虚己阙疑, 实在是做学问的美德。 许慎研究。整理古代文字,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反映在全《说文》里,时常出现“阙”字。 例如,沝部“沝”篆说解云: “二水也,阙。 ”表明不知此字读音。又部“叜”篆说解云: “老 也。从又灾,阙。 表明不知此字从又灾的意义何在。课件许慎当日对于文字中的形、音、 义有弄不清楚的,概用一个“阙”字存疑,留待后人考释。这种慎重处理疑难的态度值得我 学习 要进一步钻研《说文》 就有必要根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去分析九千余文。 象形之文,以纯象形为正体而《说文》一书以小篆为主而附从古文、籀文。小篆的笔画较大 篆已经简化了很多,加以用笔力求整齐圆润,凡象形字,多失原貌。指事和象形一样,是独 体之文,不能拆开的。也有一些字,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以标示而指其事的。如刅chuang 字,刀下一物分断为二,明其已受伤损,创是其后起或体,今通用“创” 而“刅”遂废。 会意是合并二文或三文四文以成字的。每字拆开后,仍可单独成文。可以说是象形指事文的 组合。如男字,古代耕种以男子为主要劳动力,故男从力田。形声也是合并二文以上而成字 的。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声。当我们祖先处在文字还很简少的时代里,一个字便拿来当若 干字用。例如一个“辟”字,既可作“辟”字用,又可作“避”字用,还可作“譬”字用。 后来社会向前推进,事物一天天由简单到复杂,人与人之间增多了无数的新语言。为着能尽 情达意, 又可杜绝一切混淆不清和彼此欺诈的情况发生, 便在一个可以统摄若干字的声符上, 加上各种不同的形符来相区别。如原来只有一个“青”字,有清明义。后来加上各种形符, 便成为日之无障壁者为“晴” ,水之无浑浊者为“清” ,目之能明见者为“睛” ,米之去粗皮 者为“精” 。这唤醒研究文字的学者们,应该深切注意到每字右旁之声,认为声中有义,而 成其所谓“右文”之说。 一个字的音,是由声和韵相合而成的。古人称发音部位相同的字为双声,收音部位相同 的字为叠韵。初民用某声表某意,最早是很简单的,只可能每语一根。逐渐由这一语根发展 为若干语言,若干文字,都是沿着发音部位相同——双声的轨迹向前推进的。所以古今语言 的变化,文字的孳乳, 大抵由于双声的多, 由于叠韵的少。 人的声出于肺, 由肺脘以通于喉,次及于牙,以达于舌齿,而终之以唇。宋元以来所沿用的三十六字母以范围古代文字,就是 见、溪、群、疑(牙音) ,端、透、定、泥(舌头音) ,知、彻、澄、娘(舌上音) ,邦、滂、 并、明(重唇音) 非、敷、奉、微(轻唇音) ,精、清、从、心、邪(齿头音) ,照、穿、 床、审、禅(正齿音) ,影、喻、晓、匣(喉音) ,来(半舌音) ,日(半齿音) 。在喉、牙、 舌、齿、唇五大声类中,凡喉音之字,多会合义;牙音之字,多高广义;舌音之字,多重大 义;齿音之字,多纤小义;唇音之字,多敷布义。而五大声类,又可互相通转。 读过《说文解字导读》之后,我对于汉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相信这会为我以后的学 习带来莫大的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484db14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