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欢迎阅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 诵读本课两首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诵读两首诗歌
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静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 诵读《静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诵读《静女》
二、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过,那么大家知道它的诗名吗?(《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
一、介绍《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而《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即借“雎鸠”来引出心仪的“窈窕淑女”。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提问:那么究竟是谁将这些诗歌编纂成书的呢?要求同学们思考,相机总结给出答案。 一说孔子删诗。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但是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一说王者采诗。指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一说周朝太师编定。朱自清认为。《诗经》的编审权很可能在周王朝的太师之手。(太师: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指出,春秋时各国都养了一班乐工,像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要搜集本国乐歌,还要搜集别国乐歌。除了这种搜集来的歌谣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附带乐谱、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 。)
以上就是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大家要记住。而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静女》。 二、朗读诗歌
1、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请一两位同学范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 老师带领全班齐读,并要求学生做到熟读成诵。 三、分析诗歌
1、 提问:读完这首诗歌,大家觉得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歌?
2、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 请同学回答,老师知道总结:
第一段写“我”赴约不见,搔首踟躇。 第二段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第三段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际是认为静女美。 4、 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与学生一起分析每一段的内容。 第一段写“我”赴约不见,搔首踟躇。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诗的第一段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段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第三段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际是认为静女美。
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
提问:大家都知道彤管肯定比荑草要珍贵的多,但为什么小伙子收到荑草比收到彤管更高兴呢?
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觉得这个“搔首踟蹰”的少年时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一下(急性子,单纯朴实、诚实)
那位“爱而不见”的姑娘呢?(调皮、害羞、美丽热情)四、总结
《静女》通过描写男女幽会的场景,以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他和姑娘甜蜜的爱情,表现了男子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五、表现手法
1、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表现手法。
2、用“赋”,围绕对女子的爱悦,就三件事,直接铺叙。 六、写作特点
1、通过人、情、物的巧妙结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之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
2、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七、作业
诵读《静女》
3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4800c13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