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关资料:《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2022-07-13 10:0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有关资料:《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欢迎阅读!
朱自清,意境,散文,有关,资料
《春》有关资料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

朱自清的散文,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纯朴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这些,无疑是构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然而,要紧因素诚如郁达夫所说,是“满贮”着的“诗意”

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确实是使人“动情的事”。作家如何样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要求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制造诗意的艺术也是极为丰富的,其中之一就要看作家驾驭艺术技巧如何。比喻,看来是一种修辞手法,事实上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它对作品“诗意”的制造是不无作用的。大凡有艺术才能的作家、艺术差不多上素谙比喻技巧的。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一旦到了他们作品里,就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显现一个幽深迷人的意境。究其底,多是比喻技艺使之如此。

朱自清运用比喻艺术制造出的散文诗意,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 1.形象美。文学艺术作品必须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惟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作为散文,专门是描写风物、寄予情怀的抒情散文,既要有情,又要有形,这就尤见作家的艺术功力。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不仅潜隐着一种缠绵、委婉、深沉的感情,同时,他凭借精妙的比喻艺术为我们勾描出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

以质实之物比质实之物,给人一种形象美,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俯拾皆是。然而,他用质实之物比“空灵”之物,从而托出“空灵”之物的形象,却更是出神入化。在《春》的结尾,作家如此写道: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她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一样人要描写出春天的形象,是多么困难,而朱自清写出来了,写得如此美。他独具慧眼,敏捷捕捉主体和喻体的“质”的相似点,把春天的漂亮附于“刚落地的娃娃”的勃勃动气美,“小小姐”的鲜艳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作家写物附意,扬言切事,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春天无比热爱和热情颂扬的深沉感情。


2.绘画美。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能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好的画和好的诗总是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的,朱自清写的虽是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在《春》中有这段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还眨呀眨的。() 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描写得多么杰出呀!读了这段文字,你看起来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又看起来在品赏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这幅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翻飞,下有野花爽朗俏皮的瞬间。远、近、上、下,浓、淡、干、湿,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刻,却成为高妙的艺术珍品。为增强画面的色彩美,再三设譬花色;为使画面出现动气,以眼睛眨与野花的神态构成一比。由于作家描画画面,把美的情致注了到里面去,因此,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图中溢了出来。

3.音乐美。音乐是以其特有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们,从而获得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以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

4.含蓄美。汪洋奔放、直抒胸臆的诗是美的;余味曲色,含蓄蕴藉的诗更不失为美。诗什么缘故要含蓄?这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含与露、隐与现、曲与直的现象。同时,进行艺术观赏的人们,是主观能动的,不期望作家、艺术家把话说尽,一览无余,而是要他们制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制造的天地。含蓄非诗独有,散文亦然。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有余味,有余情,具有咀而“味之不尽”的含蓄美。这种含蓄美,同样也是用比喻艺术加以实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3dc846c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