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

2023-01-10 08:1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欢迎阅读!
锄禾日当午,古诗
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

原文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⑴悯:仁慈。这里存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成:一作“秋收”。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餐:一作“飧”。 译文:

春天收割下一粒种子,至了秋天就可以斩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农民伯伯在正午烈日的曝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凝结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经典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伯伯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作者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伯伯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作者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 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


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结尾就描写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伯伯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淋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迁调叙出由“一粒粟”至“万颗子”,至“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伯伯用血汗浇水出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截取了最为富于典型意义的形象,堪称一以当十。它归纳地整体表现了农民伯伯不躲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嘲弄,不是排钱的哭泣;它对数竹庭深刻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获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邃的感叹之中,汇聚了作者无穷的愤恨和真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李绅

李绅(—)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3903bd2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