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杂文——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形成的几点认识》,欢迎阅读!
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形成的几点认识
中国人对任何已知或未知的事物都讲究知根知底。知其根则能通其理,知其底便可观其源。我们不妨对中华民族做些揣测性的分析,以便知其根底。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世通过日本传入中国的“民族”一词二者合构而成的。而在这之前曾有“中国民族”这个概念的出现,中华民族是后来才出现的。起初人们把中华民族作为汉族的指代,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不断的再认识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含义。梁启超在其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中华民族一词,所指代的大多为汉族。从理论上来说,梁公的中华民族观念是源于西方民族国家之思想认识的选择。这种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掺杂着众多对民族界定的说法,但根本上可以概括为同地域、同血统、同文字、同风俗这四点。这些对民族的界定标准使人们对于汉族的融合过程和形成过程能够有一个全面、可信的理论支持。由此可见,梁公及其他诸公当时只是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种族去审视和看待,并未将种族与民族二者严格划清。
民族与种族的准确认识直至民国之后才开始为人们所知。前面提到了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融合过程,融合则意味着多元,中华民族自始就是由各民族混合而成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多元混合的民族总体特点的认知和揭示最先的使用和理解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此时是代表汉族的整个形成过程的,其多元混合的性质又不得不把中华民族在形成期拆解为若干个已消失或还存在的民族实体加以说明。通过这样的认识,中华民族实际上也意味着最终会成为中国未来民族共同体的名称。
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概念也开始逐渐为大家和民众所关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从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认识论,强调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在我们意识到,中华民族观念不仅仅包涵着传统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生存条件下得以延续的意义,同样也蕴含着一种充满现代意义的政治形式的转换。在今天,民族这个词本身就被人们认为是政治气息很浓的词汇,它参与了由现在的政治意识引发和倡导的民族自觉过程,把中华民族从一个以传统民族风俗为载体的文化概念转变为了既兼具文化又凸显政治色彩的概念。
参与式的互动过程使得生活在广泛的共同地域的中国各民族产生了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运动。当然,这个强烈的运动过程是渐进的,而非爆炸式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的观念和意识生成依仗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而近代史的一些特色使得中华民族的性格得以养成。至于对中华民族认同过程中的民族符号或称谓认同则需要从其根源上说起。我们一般认为民族符号为汉字或其他具体存在的物质。当然,一些汉族的遗风遗俗也可以当做意识形态上的民族符号。中华民族其自在的形成过程中正契合了前文所提到的多元混合的发展形态,上古时期之华族,虽说是中华民族之祖,但欲想真正的形成中华民族则需要漫长的民族混同过程,即民族间的融合。从华族再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跨度是巨大的。这之间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改朝换代,统治者可以是汉族亦可以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大多是遵循自己的统治利益加以贯彻其民族政策,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出现了不同的融合情况和交流形态。有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性主张进行族际通婚而严禁族内通婚,比如说明王朝对于回回的做法;有的统治者则为了维护统治的权威和支持与势力强大的外族进行联姻和通婚,比如说清王朝与蒙古贵族的通婚;有的统治者则是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与少数民族进行边境贸易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往来,比如说宋王朝与西夏王朝的岁赐贸易和榷场贸易。这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方式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并且推动了多远混合模式的实际内涵的发展,使多元混合不仅简单的停留在族际间的交流,更对族际间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除去主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促成外,我觉得似乎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去论证其形成过程。暂且称之前的主流为陈词滥调吧,厚古薄今的做法似乎在今天的发展形势下并不可取。我们在重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问题上总是将侧重点放在近代,放在有书面文字出现“中华民族”四个字的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中华民族之正式开端。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正式确立并不完全要以此为出现的基础。费孝通先生所言之中华民族自在、自觉的说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华民族自在的开端完全能够作为中华民族出现的开端,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华族第一次与其他非华族血缘部落的融合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出现的开端。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始终在强调一个问题,即多元混同的问题。何时多元,几时混同作为其开端是可以承担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根基之压力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发展中的事物的形式或本质与它发展的目标目的或最终的状态是同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于发展似乎正与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想法所吻合,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以此来解释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并不限制在所谓意识形态的统一上,亦可从生态变迁、环境变迁、气候变迁等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考察佐证。譬如说气候变迁,从历史地理学上来看,我国数次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变化同样也会促进族际间的交流和融合,这里就不再做展开说明。中华民族之中华可以用历史去完美诠释,而民族作为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外来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下定义的。这需要人们不断的去完善认识,真真切切的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所指,究竟是民族实体还是政治术语?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勉嘉铖 2010年5月1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3442485bceb19e8b8f6b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