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代诗人白石文学作品中的华人和韩人形象

2022-12-05 15:1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韩国近代诗人白石文学作品中的华人和韩人形象》,欢迎阅读!
白石,韩人,韩国,文学作品,近代
韩国近代诗人白石文学作品中的华人和韩人形象

作者:田月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2



田月梅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白石是韩国近代著名的诗人。白石作品中的中国人的形象是从容中有内涵。中国人从容的性格来源于乐天主义,而乐天主义则来源于传承数千年的天命思想和宿命论,以及追求解脱的神仙思想。白石作品中的朝鲜人的形象是勤勉多情的,这来源于韩民族悠久的农耕社会集体生活。在农耕社会中,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人们积累感情,收获果实。同时,对于满洲朝鲜人的生活,白石是带着无限的怜爱进行批判的,同时呼吁人们学会沉默,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殖民时代朝鲜人真正的自我反省,也带有韩国人的书生思想。

关键词:从容中内涵;勤勉多情;学会沉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50-02

基金项目: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GrantAKS-2013-R87);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海外韩国学项目(AKS-2013-R87研究成果

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揭示出他们置身于其间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空间。形象学是比较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他主要研究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如果要探讨殖民时期作家作品所折射出的形象,那么应该选择站在中间立场进行写作的作家作品。

中日战争后,伪满洲国朝鲜人文学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分化。日本称霸东北亚,建立了帝国主义新秩序。朝鲜人当中有人选择了与日殖民主义合作的道路,有人选择反抗,而又有一些作家不顺从也不反抗,以朴素的中立立场进行创作。这其中有朝鲜诗人白石。

白石于1912年出生于平安北道定州。1930年在朝鲜日报的新春征文中发表短篇小说《母与子》,在文坛崭露头角。与他同为定州出身的同乡方应模时任朝鲜日报社长,白石作为朝鲜日报的奖学生于19301934年赴日本留学。1935年在朝鲜日报发表了《定州城》,正式开始了诗人生涯。之后他几乎不写作小说,以诗歌创作为主。1936年成为朝鲜日报杂志部记者,出版诗集《鹿》。他还在咸兴永生学校任职英语教师,后来又回到朝鲜日报做出版部记者,随后在平安道游历两个月后回到首尔,于19401月左右来到满洲。白石在满洲时曾就职于满洲国国务院经济部,安东海关。1945年解放后回到故乡,在朝鲜他主要创作童话,于1995年去世。

白石游历日本、满洲、朝鲜平安道等地,没有受日本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摆布,站在中立立场进行写作活动。本文将以白石作品为对象,探究其中反映出的华人和韩人的形象。

一、从容中有内涵的美学———中国人的形象

白石与中国人的接触体现在《安东》等作品中。在创作时他还没有来到满洲。在到满洲后的生活中,白石的诗篇体现出对中国名人、饮食、日常生活以及性格等的关注。他的诗歌中出现了很多中国人。诗《西瓜子,南瓜子》中出现了品行善良仁慈,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跨越函


谷关的老子;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到故乡家中的陶渊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孔子。白石通过描写在公共浴室不顾他人,自顾自大喊大叫的瘦子,凸显出主张“自爱说”的梁子形象。在诗《面对白墙》中,继《在澡堂》、《西瓜子,南瓜子》之后陶渊明再次出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写下了《归去来辞》。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故人又称五柳先生。他是抛官归隐田园的诗人,过着“孤寂高傲凄凉”的生活。简言之,白石引用的老子、陶渊明、孔子、李白、杜甫都是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通过列举这些人物,我们也可以看到白石想象他们一样放空心灵,智慧生活的心态。

来到满洲后,白石常用“善良人很多的国家”、“曾经的秦魏”、“支那国人”、“所谓殷商越国人的子孙”来表示中国和中国人。当时白石在满洲,他把满洲看作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满洲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表达。那么在满洲,白石看到的中国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诗《在澡堂》中说到中国人在浴室里却对搓澡这样的事儿不感兴趣,虽然对此不能理解,但诗人说“悠闲慵懒中,不管是人生,生命,中国人都很珍爱。这样悠远深沉的心灵真好”。在

《归农》中的“中国人老王是有钱人,但他并不贪心,辛苦地种菜,为了听百灵鸟叫,给‘我’租地。老王‘心中很悠然’,‘我也很安心’。中国地主老王为祈求庄稼丰收,每年都会去祠

堂祭拜。每每这时他都会带着‘我’这个朝鲜人一起去。”从这之中可以看到老王的从容大度。

诗人从“嗑西瓜子、南瓜子”的行为和在澡堂遇见的人们“悠闲慵懒”的日常风貌中发现了“深邃悠远且沉重”的内心世界。这表现出了中国人从容中有内涵的性格。

中国人从容的性格可以说源于中国特有的乐天主义。乐天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天命思想”,即宿命论。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乐天主义根深蒂固。这种乐天主义源于满足于自己现有生活或其他形式的宿命论。不论是老子的无为自然思想,还是儒教的贫乐思想,都可以从中找到乐天性的伦理因素。将自己交付与自然的生命状态,享受艰苦的生活,那便没有什么可悲观对待的事了。这就是中国人的乐天主义。上述提及的老子、陶渊明、孔子等伟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中国的乐天主义还可以从神仙思想中找到根源。

不是消极,而是积极地生活,再多走一步就可以达到解脱的境界。这种神仙思想造就了中国人的乐天主义,所以为了得到好的结果,就不要着急,要学会慢慢等待。这种态度支配着中国人的行动、思想,急功近利得不到好的结果。这种从容悠闲延伸开来就成为忍耐性、适应性、韧性,这使中国人有了内涵并成就伟大的事业。白石所关注的正是这样的中国人国民性中的一部分。

二、勤勉中有情的美学———韩国人的形象

白石的诗中,中国人一般以名人或普通人的群体形象而出现;而朝鲜人则多以个人形象出现。这与他在朝鲜生活的经历有关。作品中的朝鲜人有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叔父兄弟等家庭成员和亲戚,还有许俊、郑玄雄等朋友,这些诸多人物都悉数登场。那么白石作品中朝鲜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诗歌《许俊》中的朋友“许俊是从纯洁和平的世界来到人间游历的人”,这说明许俊是内心善良且温和的。许俊出生于平安北道龙川郡,白石就职于朝鲜日报时,他们结下了亲兄弟般的深厚友谊。诗人不仅赞扬许俊,而且将朝鲜称为“晶莹圣洁之泪的国家”、“温暖备至的星光的国家”、“泪光的国家”。晶莹的泪水寓意纯洁善良的品质,温暖的阳光寓意和平与平和。诗歌《寂静》中爱吃“酸杏儿”的年轻儿媳在下雪的早晨生下孩子。圣洁的初雪带来的祝福和新生儿的降生成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的交感。与此同时,公公在黑黑的厨房里为生产的儿媳熬海带汤,他的形象在笨拙中饱含深情。他们正是勤劳朴素的朝鲜人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勤勉而又有情有义的民族,在集体中共享情谊的人们的形象十分丰满。


诗歌《篝火》中,人物成对出现,最后还出现了大狗和小狗这样的动物形象。德高望重的大学者和刚通过科举考试的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老人和做佣工的孩子、新女婿和穷困的亲家公、流浪汉和一家之主、爷爷和孙子、卖毛笔的商人和修补的工匠等,都在这里抛开身份高低之分,平等地坐在篝火前烤火暖身。在这样不拘繁文缛节的空间里,人们之间的感情会加深。“情”正是通过这样分享的空间得以存在和实现的。

韩国人“情”的美学源于悠久的农耕社会共同体。在农耕社会,集体行为中人们互相帮助,并收获着一年的果实。在共同体生活中,人们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产生了情,这就从朝鲜人的气质中体现了出来。勤勉中有情,白石所关注的正是这样的韩国人国民性中的一部分。

三、对朝鲜人的自我反省———沉默的美学

白石在许多诗中都提到朝鲜人是勤勉而有情义的,但同时对成为亡国奴的朝鲜民族进行了自我反思。这些体现在《满鲜日报》发表的《朝鲜人的饶舌》评论中。

“饶舌”是指说很多没用的话。白石看待朝鲜人废话是相当不愉快的。他指责殖民地满洲朝鲜人“不知道安静思考”、“不爱思考”、“终日嚼舌,没日没夜地说话,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无聊地笑”。他认为朝鲜人抛弃了民族主体性,以为自己跟当地人一样,没有思考地行动,这样会导致民族灭亡。所以应该“闭上嘴,去愤怒,悲伤,认真探索”,然后才可以得到“光明的照耀”、“令人激动的光明”。这是白石对满洲朝鲜人的生活冷静且犀利的批判,也是对民族的自我反省以及对光明的艰辛探索。白石认为民族之轻重在于魂,而魂是指“深而沉”的魂。这可以用“默”的精神来表达。“沉默”的字典意义是“不说话,静静的状态”。“沉默不语”、“保持沉默”、“打破沉默”、“沉默是金”、“百闻不如一见”等与沉默有关的话语有很多。意思是比起说得多,倾听对方的话并谨言慎行往往会更好。就像人有时该说话,有时不该说话一样,人有时该沉默而有时则不能沉默。诗人认为对于满洲朝鲜人来说,沉默和思索才是他们需要的。作品中的沉默还没有发展到表示挑战和反抗的那种沉默。

诗人提到了印度蓝光“肃穆的沉默”和蒙古“草原寂寥的重量”。诗人自问朝鲜人是丢掉了这些,还是从来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并倍感悲伤。印度的蓝光象征着最高等级的婆罗门。1947法律废除种姓制度后,普通人家也可以用蓝色来粉刷房屋。印度恒河万年的蓝光和无边草原的寂寥,它们的深度和重量给人以压迫感。也许朝鲜人需要的正是这种重量。

白石作品中的中国人的形象是从容中有内涵。中国人从容来源于乐天主义,而乐天主义则来源于传承数千年的天命思想和宿命论,以及追求解脱的神仙思想。白石作品中的朝鲜人的形象是勤勉多情义,这来源于韩民族悠久的农耕社会集体生活。农耕社会中,在互帮互中的过程中人们积累感情,收获果实。同时,对于满洲朝鲜人的生活,白石是带着无限的怜爱进行批判,同时呼吁人们学会沉默,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殖民时代朝鲜人真正的自我反省,也带有韩国人的书生思想。笔的文化———文治思想,淳朴洁净的自然主义意识与时常自省的意识相结合构成了求进步的书生思想。

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看待形象的视角和标准都不尽相同。将其他作家眼中的朝鲜人、日本人、中国人的形象进行对比,这样的研究也必定很有意义。笔者今后将再对此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亨镇.正本白石诗集[M].文学村,2007.

[2]李崇源.见白石[M].太学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333d312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