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九个节气,按儒略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才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中秋节风至。”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事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劳动人民共产党人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佳节,历代的诗人潘岳记叙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不少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当代人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蜈蚣打洞,会不会因冬季来临而塌陷,杂草所以到坟上面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所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欢迎仪式,以直言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北郊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前。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
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和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甚多。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孝心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祖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edc821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