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庄之道对中国画的影响 》,欢迎阅读!
老庄之道对中国画的影响
作者: 况喻
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8期
TEXT / 况喻
中国画的发展与本土文化思想体系是相通的,道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上溯源流可到老庄。老子和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对文化的影响已经人尽皆知,而对于中国画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下面我们就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首先,道家的“自然之美”与中国画。
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老子的《道德经》声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人、地、天中的一切都以道为规则的话。那道则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自然”即“自己如此”、“自然而然”之意,因此,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它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母性原则,它依据的原则是顺应万物的自然成长。庄子则把它总结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美学命题。天地沉默运行的节奏,万物无言生长的繁茂景象,都是自然之道这一“大美”的具体体现,正是通过“自然”这一终极价值,道家美学便把审美对象的领域无限地扩展到存在的一切,它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超出日常审美的超越标准,当我们用自然之道的绝对标准来看时,美可以转化为丑,丑也可能转化为美。庄子自己也曾描写了大量面貌奇丑的得道之士,然而他们却是人格美的极致,因此,“诗文中的拗体、书画中的拙笔……,都可成为审美对象,中国艺术因而得到巨大的解放。”徐渭的激烈狂纵、陈洪绶的迂拙怪诞的画风和清初“四僧”自我表现解嘲都是这一境界的集中体现。
二、“虚静”和“空灵”的精神境界与中国画。
道家美学的另一大贡献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虚静”和“空灵”审美的境界,在《庄
子·人间世》中提到:“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只有“致虚极,守静笃”(老子《道德经》),才能使心灵一如明镜,映照万物,涵摄万象,观照到“万物并作”、“各复归其根”的宇宙景象。道家美学通过对“虚静”的挖掘,在人心内部开辟出一种审美的境界。道家美学中的空间意识的最佳意象便是四处透空的亭子,而中国画积极利用虚白和空无来经营画面位置。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总置空亭,所谓“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荒寒寂寞,皆由此亭道出。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义的空间组织,与道家的“挖坑充水即有月,植树置亭则有风”、“有长林可风,有空庭可月”美学原则是相通的。
南朝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主题,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于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铺张描述,“气韵”是以老庄之道启发而出,老庄的清虚、玄、远实系“韵”的性格和内容。中国画的主流与老庄精神发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中国画的另一重要主题“骨法用笔”即“笔墨”,运用笔勾的线纹及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情调、人格心灵,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也是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三、“玄”、“素”之妙与中国画的水墨。
从唐代起青绿山水渐废而文人水墨山水肇兴,道家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中国画的创作,最终选择了更本质的黑白理念来表现物象这一理念可以在老庄之处找到根据。老子提到“素”和“玄”,这里素是白色,玄为黑色,即后世水墨依据的颜色,它们与宇宙的生
命是一体的。唐代王维的《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亦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中国画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运用勾、皴、点、染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与西洋油画的光色塑造迥异其趣,是与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
道家认为,天地是一大生命,人是小生命,道是生命进程,即“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和谐理论,也成为中国艺术的根基,人乃天地之心,是五行之秀,人和自然万物都遵循宇宙生命的发展规律,和而不同,生生不息,人与天共同遵循一个“道”。中国画家主张“师法自然”、“以至师心”,就是道的力量。中国画的创作意境讲求“静观寂照”,追求自己内心的心灵节奏,与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合拍。传统的中国画,筑基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所以在画风体格上提倡“体道”、“倡神”、“自娱”的思想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恬淡静虚的审美理想与老庄美学思想一脉相承,此外,中国画其主流长期追求柔而不弱、强而不悍、重不失板、轻不失浮、润而不浊、干而不枯的画风,从审美角度而言,这种画风能体现出一种平衡和谐之美,中国画的许多传统经典之作,虽历经千年,仍能给人以精神愉悦和心灵上的感动,其最重要的精髓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老庄之“道”的含义对人生、精神、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中国画的哲学基础,这种特定的超然淡泊的人生哲学也决定了中国画画家的人生态度。面对着中国封建社会官场腐败、政治糜烂的现象,他们将绘画视为摆脱现实羁绊、躲避尘世困扰的寄意手段,具体落实到中国画的体格上,表现为简、淡、柔、逸,如倪云林的“树中六君子”系列:几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半支风竹,这里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在这些极其普遍常见的简单景色中,通过精炼的笔墨,却传达出闲适无奈、淡淡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的寂寞和沉默,这种“有意无意、若淡若疏”极为简炼的笔墨,构成一种意境的美。
老庄之道的这种人生哲学,不但影响了传统中国画,而且对中国雕塑、园林、建筑、文学和书法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自成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中国画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这也正是老庄最高人生、精神、理想的境界——生命之心的逍遥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国画中的经典之作之所以立意高远、境界开阔,是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联系的,这也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艺术本质上的最大区别。
中国画深深根植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土壤,拥有自己的文化血脉。从近代来看,中国画还影响了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进而远播欧洲,散见于近代的黑格尔、康德、歌德,法国的笛卡尔等人的思想著述中。
走遍世界各大博物馆,几乎都可以找到中国画的靓丽身影。中国画展现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生活形态、生产样式和审美价值取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伦理和道德各个方面。有人说,中国画生态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当代前沿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国画一直在传达——人存在和生活的真正意义,不像西方斗人哲学,带着一种进攻性,因此解读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个民族的艺术有她的思想基础,在时代、社会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下,艺术作品体现出深刻的艺术观念。中国画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文化土壤里延续完整、脉络清晰、风格独特的艺术珍品。中国画的发展,放在当代、现代和后现代国际的文化艺术大潮中,其功力和韵味,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曹玉林《. 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况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e30ffd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