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无为而治”——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无为而治”——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
作者:王存友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10期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完成多个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对人、事、物、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和管理。在我国当代学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各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忽视人、不尊重人的发展和违背教育内在规律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为了构建适应新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校管理架构,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向教育的本真回归,有必要对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的道家思想,其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伦理智慧,可以为审视当代学校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思路,从而促进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学校管理健康、持续发展。
道家讲的“为无为”,即以“无为”的态度去做,“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实现“无为而治”呢?学校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时要做到“官得守其分”,即各级组织、部门责权分明,各司其职。管理者要做到“无为而治窍”,充分发挥和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同时,学校内部应建立合理的权力分配结构,权力中心适当下移,扩大年级组、教研组等科室的管理权限,但对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资源要给予宏观配置。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我决策权,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领导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被管理者,而是要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智慧,使决策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这样做看起来是“无为”,但是由于万众一心,真正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
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以激励为核心,以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目标,激发师生自觉主动地创造。其次,要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要尊重教师的价值,使其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领导者要学会用肯定和赞赏使教师获得鼓励,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后,要实行民主管理。这也是道家管理伦理思想特别崇尚的。其“我无为,而民自化”强调的正是要尊重民众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其行使主人翁的权利。
《道德经》中提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家把“天”“地”与“道”“人”并重,可见其对“环境”的看重。《道德经》中又提到“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足见,创设清静安定的学校环境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设清静安定的学校环境,首先要创设优质的学校物质环境,包括质量和安全实用兼具的校舍建设、方便实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到位的校园环境建设。其次,要创设清静安定的人际环境。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员工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投入程度。学校领导者要公平公正,摒弃自己的私心,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最后,要创设优良的学校文化,通过校刊、校园广播、各种文娱活动等,建设学校良好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道家提倡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领导要身正为范,以道德和人格的魅力感染被管理者,使其自愿按照领导者所指出的道路前进。“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是指领导者要摒弃自以为是、偏执己见、自命不凡的缺点。“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预先民,以其身后之”,即领导者要想领导被管理者,首先要把自身放在被管理者的后面,用谦卑的心态对待被管理者。
道家思想在学校管理的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了很多启示,学校的领导者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首先应该懂得管理,要在知识经济瞬息万变的教育变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机遇加快带动学校发展。其次,学校领导者应该努力成为教育方面的专家,认真钻研教育教学和科研,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为学校带来影响力。最后,学校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上善若水”“上德若谷”等都是道家对圣人最基本品德的概括,这同样适用于当代学校管理对学校领导者提出的要求,学校领导者要给教师和学生做出表率。 □ 编辑 吴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a2c70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