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出塞》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欢迎阅读!
出塞 体裁:诗
题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 名字:王昌龄 年代:唐代
描述: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翻译: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原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二:思想内容
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赏析三:艺术特色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赏析四:语言赏析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仅用七个字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辽阔和景物的萧条,渲染了一种孤寂、苍凉的气氛。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面对这样的景象,触景生情,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人”,既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阐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和爱国的自豪感。 赏析五:诗歌结构
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诗歌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考点: 一、必背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
关键词:但使 只要。
关键词:龙城飞将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99523d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