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写作导引》,欢迎阅读!
材料作文“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写作导引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中国社会学大 师费孝通先生早年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对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你有什么思考?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
解读一:名言型材料作文——开放中有限制,辨析中见思想
这是一道名言型材料作文,选取的两则名言,其观点呈相对关系,其命题方式与2011年上海高考试题极为相似。我们不妨先看看2011年高考上海作文试题:
1.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也是引用两则看似对立的名言(铭文)作为材料。与叙述类(含寓言类)、说明类材料不同,我们无须通过事件因果或人物的言行、事物特征等的分析中把握材料体现的哲理,名言材料其实已表现了言者观点,其言论中对事物本质认识已作了概括陈述。考生可联系实际,从正反角度辩证地分析,或赞成或批驳,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上海试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个观点孰是孰非?其实,看上去完全相反的两个观点,从宏观层面上思考,两者又是统一的:所有的具体事件都会成为过去,但从中剥离出来的反思与感悟却将永远留存。大卫说的是事情本身,契诃夫说的是事情对自己的影响,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理解。所以,这两句话看起来截然对立,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就如同正方和反方的两个辩题,看起来对立,实际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这个命题就是引导考生用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这点要求并不算过分。它实际上也代表了高考作文的总体命题趋势——开放中有限制,辨析中见思想。三明市质检作文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解读二: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对立而又统一的世界
作文材料提供了两则名言,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英国)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和大卫、契诃夫一样,两位社会学家的言论都针对现实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费孝通的“熟人社会”针对中国乡土社会而言。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所以,“人熟是一宝。”而英国社会学家齐尔格特•鲍曼也在其《通过社会学去思考》中形象描绘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之间相互陌生、人性冷漠、自我封闭的现状。两种“社会”各有利弊。“熟人社会”强调人治,重视人情,但它也是一个“关系社会”,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实利目标,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较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陌生人社会”缺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纽带被斩断,人与人缺乏交流沟通,冷漠、封闭是其主要特征。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
1
任靠什么维系?制度或契约。因此,“陌生人社会”又被称为“法制社会”或“契约社会”,它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须趋势,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辩证地看“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它们看似矛盾,其实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人际交往都有一个从陌生人到熟人变化的过程。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每个人出生时,对这个世界(包括人)都是陌生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又慢慢认识了这个世界,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和不同的人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了各种各样的交际面,构筑起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同时,随着自己生活的变化,比如求学、就业等,人们又需要不断地接触陌生人,再建立交际圈。这样,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交往总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其次,陌生人和熟人可以相互转化。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从陌生人到熟人,进而到朋友、亲人;而原本是熟人也可能接触、沟通少了,或因太熟悉了发现并非知己,也形同路人了。可见,陌生人和熟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再次,“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也有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世界”那样,随着国家的交往、人才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世界正变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地球村”,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正从“陌生人”的世界向“熟人”世界转变。但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令人叹息的却是人情越来越淡薄,社会越来越冷漠。在冷漠的环境中,“小悦悦”事件、见义不敢为现象时有发生。现代的人们穿梭于水泥丛林中,寄居于鸟笼般的居室里,“宅男”、“宅女”大量出现,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可能就是一个鼠标,自然会有“人们就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我们本身也是陌生人”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看,命题者的人文关怀蕴含其中,它似乎在引导即将离开中学校园、步入崭新环境的学子们思考:从“熟人社会”迈向“陌生人社会”,你准备好了吗?
解读三:立意——立足当下,反思传统,展望未来 对“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有了理性的分析后,我们来看看,这篇作文怎样立意。
有些考生从两个社会学家的国籍入手,从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显然不是命题者的意图,如果依此立意就过于草率了;有些考生从某则材料入手,罗列了种种现象,一味批判“熟人社会”或“陌生人社会”的弊端,将作文当成发泄不满的工具,无法提出解决的方案,这种立意缺乏辩证分析,不能解决问题,难免失之偏颇,也不是最佳立意;有些考生将两种社会或并列或对比前后展出,各打五十大板,缺乏主次,也非佳构。
多则材料的作文立意基本要求是,不孤立地看单则材料,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它们的联系点。正如此前分析,两则材料都带着批判的眼光展现了的两种“社会”,但都有局限性,因此,这篇作文的立意点虽是开放的,但也有限制,关键要能联系现实,从“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理性分析中表现自己对生活、社会现象的思考,辩明是非善恶,表达爱憎美丑,进而提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归纳起来,就是:
立足当下,反思传统,展望未来。 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有各种立意,如:
熟人是把双刃剑,帮你也会害了你或害了陌生人。
不能没有你——陌生人/陌生人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需要陌生人。(鲁迅:“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一种进步。
冷漠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阵痛。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和陌生人讲话。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6428fd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