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死亡意识

2023-05-02 13:07: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死亡意识》,欢迎阅读!
海明威,浅析,背后,意识,死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死亡意识

作者:徐博闻

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8

要:死亡,作为旧生命结束和新生命开始的共同承担者,一直是文学艺术家热衷的话题。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这位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当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创作中,有着对于生死,对于虚无的探究和感悟。对关于海明威死亡意识的研究也是研究其作品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以往经典作品的分析来解读隐藏在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背后的死亡意象,来分析其象征主义手法以及冰山原则对海明威所营造出来的独属于他自风格的关于死亡的论述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层的硬汉形象来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死亡意识;海明威;《老人与海》;硬汉形象

对于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许多学者如吴然,伍建华,刘轶等都对海明威的作品及其作品中的含义进行过深入探讨。本文主要结合海明威的相关代表作对其作品中出现的死亡意象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进一步窥得海明威作品中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冰山

海明威一生中进行了许多的作品创作,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以及《丧钟为何而鸣》这些具有颇具成熟的海明威式风格的作品外,他的一些早期作品也拥有后来海明威式写作风格的雏形。除此之外,海明威对于死亡的偏爱在他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尤其是他创作后期的一些经典著作更是将他心中对死亡的见解通过作品中的一系列故事呈现到了读者面前。

从海明威塑造的角色来看,他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与其提出的文学写作中的冰山原则结合,在其作品中对于人物进行真实刻画,对于死亡也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作品中对于死亡或是濒临死亡情景的描写常会令读者感到身临其境,感知到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这与海明威喜欢冒险,并且多次与死亡擦肩的经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海明威是一位直接经验型的作家,他作品中许多情节都是真实生活经历的缩影。不论是在他的作品中,还是在他的生活中,他穷其一生都在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死亡的归属。

通过海明威已发表的作品来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海明威作品中对于死亡的见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永生阶段,即无惧死亡。在这一阶段中海明威认为自己可以永生,永远不必面对死亡,对于死亡的理解还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仍存有侥幸可以逃避死亡的想法。然而,在他经历过战争洗礼之后的第二阶段中,他对于死亡的理解则与第一阶段截然不同。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残破的身体和心灵,都逼得他一步步地成熟起来,他开始认识到人类在死亡面前是如此无能为力,那种只能等待死神的镰刀挥下,却毫无反抗之力的无奈酿就了他对死亡见解的第二阶段,即命中注定的死亡。这一理念贯穿了他该阶段的许多作品,如《永别了,武器》,这个以反对战争为主题的作品,通过海明威经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亲身感悟以及他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力的写作能力使得读者身历其境,对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死亡和伤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在第二阶段中,虽然海明威展示了他直面死亡的勇气,仍缺乏应对死亡的经验技巧,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直到他对死亡的见解进入第三阶段即精神不死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已经可以平和地对待肉体的死亡,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精神层面,希望能通过他的作品传达精神不朽这一制胜秘诀。而在这段时间,他也经历过了身边家人的离世,他的父亲,朋友都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拖着病弱的身体,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感悟颇多。而他的最后一篇出版小说《老人与海》无疑是这一理念传达的巅峰之作:一个步入暮年的老渔翁,在与鲨鱼的斗争中展现了一个不屈不朽的高大的灵魂。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一个重压下的硬汉形象应运而生,令人印象深刻。尽管与无穷无尽的海洋相比,人类是渺小的是无法与自然相抗衡,海上的暴风,海里的鲨鱼无一不能秒杀人类,但人类又是顽强而伟大的,他们瘦小的躯体中承载着坚毅的精神,面对死亡,他们顽强抗争,即使不敌,精神也可以得以永生。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硬汉,也在生活中将自己硬汉化,从青年时期不畏生死,勇于冒险到后来的经历生死,心生彷徨,以及最后对于通透的看待死亡,追求精神不灭。虽然欧内斯·米勒尔·海明威最后选择自杀,离开了病痛电击的折磨,离开了这个给他种种重压的世界,他的不屈的意志,硬汉的品质以及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研究和探讨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如愿成为了他心目中想成为的那种英雄,不被现实的种种暴击打倒,以自己强大的精神永存在人们的心间。 参考文献:

[1]伍建华: 《海明威死亡意识论》, 《外国文学研究1998 年第1 期, 7 [2] 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

[3]《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册, 陈良廷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5] 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吴然. 《男人颜色:直面海明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7]罗明洲. 《论海明威的死亡情节》[J],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2 作者简介:

徐博闻,男,籍贯:河南南阳,河南师范大学2013级翻译专业在读大三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61d78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