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鉴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鉴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释义:用来作镜子的铜或铁。比喻借助别人的教训,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原文】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魏征没上过大学,但他敢于犯颜直谏,多次提出有远见卓识的治国之策,而且意志坚决,从不随声附和,因此深受太宗的器重。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先生真知道‘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两句话,今日才得两句,就送我一句!”在某些场合中,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如果当初……那么现在……”其实,所谓“如果当初……”是一种假设的论断,根本站不住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当初……”只是一个假设,而不是一种事实。“如果当初”总是会改变的,事实上的结果永远与“如果当初”不同。这个假设性的前提本身,包含着错误的成份。如果非要“如果当初”不可,那么每个时间点都将成为“如果当初”,于是,一切都没有结果,“当初”也就无法体现了。也就是说,“如果当初……”是一个悖论。再举一个例子:你穿越回去问一下张三,如果李四死掉,张三能活吗?这个问题等价于:如果人类消失了,那么地球能够转动吗?如果从来就没有存在过,那么宇宙会膨胀吗?问题一定会告诉你:人类是必须的。假设性的论断,最终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引起混乱和灾难。很多人会把这种观点拿来质疑,“那么你觉得以人为
- 1 -
鉴,可以知得失是怎么回事?”的确,“以人为鉴”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古人说“以人为鉴”,为的是以他人为借鉴;而今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以人为鉴”其实是一种盲目照抄的做法,甚至成了现代版的“刻舟求剑”,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荒谬的故事。一位农民工进城务工,向老板讨要欠薪未果,便把老板告上法庭,老板辩称该农民工已连续多次请假旷工,其本人及其亲属还在发放工资时与其纠缠,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将其打伤,所以拖欠其劳动报酬。最后,法院依据相关证据认定老板确实拖欠了该农民工的工资,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2478519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