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新媒体时代利用视频博客(Vlog)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作用》,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媒体时代利用视频博客(Vlog)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作用
作者:潘佳佳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2期
摘 要: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各类新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其中视频博客(Vlog)凭借其原创、个性化的内容受到网络用户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睐。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了解视频博客(Vlog)的内容特点,积极运用“新方法”服务“新公众”,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博物馆。 关键词:Vlog;博物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高达78.2%,2018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率达9.1%[1]。凭借移动化、碎片化、低门槛等媒介特征,短视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消费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纷纷涌现,尤其是VUE、一闪等移动端视频剪辑与社交功能平台的出现,极大降低了短视频制作的门槛。随着5G时代的到来,带宽大幅提升和移动资费下降,短视频将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 概念界定
作为短视频的一种形式,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即视频博客、视频日记,2012年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出现并兴起。2018年,Vlog在中国呈现出爆发趋势,甚至被业内称为“Vlog元年”。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区别于一般短视频,一个精美的Vlog有较高的创作门槛,需要创意的个性构思、艺术的审美调性以及个性化的剪辑、配乐和字幕等元素,对创作者的策划、拍摄和剪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与抖音、快手上的一些感官刺激和低俗内容相比,Vlog强调用真实直白、自然平实的叙事逻辑去表现自我[2]。它满足了人们记录生活、表达想法的传播欲,也满足了网友对另一种生活的想象和体验。
从内容上划分,Vlog可分为记录日常生活的视频日记和某一领域下的主题视频。常见的“主题性”Vlog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旅游、聊天、时尚美妆、美食、生活事件[3]。在全媒体时代,为吸引年轻网友,连时政新聞报道中也能见到Vlog的身影。2019年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微博推出了“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两会Vlog”,人民网官方微博开设了“我的上会Vlog”等话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博物馆具有打造优质Vlog的优势
博物馆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公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也是休闲旅游的绝佳目的地。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使之具备打造优质Vlog的独特优势。第一,政策优势。为了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新时代新政策,鼓励博物馆以创新的形式、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为公众搭建一座亲近历史文化的桥梁。第二,展览、文物、活动等资源背后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故事性是网友感兴趣的优质内容,为Vlog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三,创作主体优势。博物馆讲解员、策展人员、文物修复师、文物保管人员、志愿者、观众等相关人群主体的多样性,为从多个不同视角诠释博物馆形象提供了可能。
3 博物馆新媒体宣传中运用Vlog的建议 3.1 利用微博等头部社交平台发布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心,还依靠微博、微信、抖音等头部社交平台为文博爱好者搭建了知识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新浪微博于2018年发出了“Vlog博主召集计划”,对优质Vlog视频进行资源扶持。博物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运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引导网友关注相关话题,能够带给网友独特的视听体验和文化滋养。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展览布展、特色社教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和焦点工作,选取一个人、一件事、一天等独特的视角制作Vlog,以小见大,有助于生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安徽博物院在官方微博上推出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Vlog,将活动当天的直播和视频素材精心编排,进行了总结回顾和二次传播,带领网友一起参与鉴宝、看展、博物馆之夜等特色活动,受到网友关注和好评,单条微博阅读量达36.5万次,远超同期其他微博。
3.2 挖掘博物馆工作日常,培养多元化Vlog创作者
对于不了解博物馆的公众来说,布展、保管文物、修复文物等都是很神秘的工作,也是具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在2019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杭州博物馆里的年轻馆员们就用Vlog记录了他们一天的工作。通过“手”这一独特视角,展示了博物馆人进行文物修复、库房巡查等工作内容,满足公众的求知欲,也传递了创作者更深层次的创作意图——借助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手”,人们触摸历史,推进未来。央视网2019年5月18日则播出了一条记录国家博物馆讲解员一天的Vlog。视频中不仅有讲解画面,展现这些穿梭在展厅里、光鲜亮丽的传播者背后的工作日常,还有化妆等小花絮,既展现了博物馆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拉近了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公众的距离。多元化的创作者才能赋予Vlog鲜活的个性及与众不同的风格,广大观众和文博爱好者也是应着力培养的Vlog创作者。他们不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也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参与者。公众与博物馆发生的“连接”和“故事”是最鲜活的文化传播内容。随着5G时代的来临,观众通过短视频传播“打卡”博物馆的经历会更加便利。举办Vlog大赛,设置微博话题,招募博物馆Vlogger,面向大V用户、特定人群定向约稿,鼓励观众分享关于博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馆的感受,对优质Vlog进行奖励和多平台推介,有助于带动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增加自媒体用户粘性,提升宣传效果。 3.3 多种视频形式联动传播博物馆文化
在众多视频形式中,Vlog强调“第一人称”视角和个性化的传播风格,有助于打破公众对博物馆“高冷”的刻板印象。同时Vlog也有其局限性,目前只在年轻受众中流行,对出镜者的要求较高,不便对话题进行深度展示,时效性不强。作为一种博物馆可利用的新兴宣传形式,它应与文化综艺类栏目、专题片、宣传片、微电影、直播、图文短视频等多种视频形式结合运用,才能覆盖更多年龄段与媒介使用习惯的受众,形成博物馆文化传播合力,提升传统文化吸引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视频宣传是博物馆面向“新公众”的重要宣传途径。借助Vlog传播可以塑造“接地气”“个性化”的博物馆形象,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更好发挥博物馆职能。在宣传工作实践中,博物馆有必要密切关注、积极运用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宣传形式,挖掘、展示馆藏资源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背后的生动故事,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t20190228_70643.htm.
[2]传可馨.新媒体时代下 Vlog 的青年亚文化表达探析[J].风景名胜,2018(12):230-231. [3]隋岩,刘梦琪.视频博客(Vlog)的内容特点及其治理[J].学习与实践,2018(11):61-6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926cd5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