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小泥屋笔记》读后感】天真的人类学家pdf

2022-12-17 15:2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小泥屋笔记》读后感】天真的人类学家pdf》,欢迎阅读!
人类学家,真的,读后感,笔记,pdf
《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小泥屋笔记》读后感】天真的

人类学家pdf

《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小泥屋笔记》《天真的人类学家之重返多瓦悠兰》真实地记录了巴利在1977年至1979年间两度进入非洲喀麦隆某个不知名村落,对多瓦悠部落进行田野研究的过程。这两本书诸多方面都是令人拍案叫绝。首先,在表现的形式上,大胆地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作者在多瓦悠部落的田野经历,大大不同于传统民族志的观察视角和写作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将多瓦悠的部族生活。其次,在语言表达上,作者采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刻画出作为一个人类学者调查时的种种可笑之处,包括为了申请到那个小村子,花掉大半的时间,大半的金钱。到了那里后,一时没事做,有时就数数羊,学学当地语言。而这些可笑的举动离科学有十万八千里,但又是人类学的基础工作

《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小泥屋笔记》开门见山介绍了巴利决定做田调查的原因:英国的学术生涯奠基於几个经不起研究的假设。……巴利决定著手进行田野研究,并开始寻找经费与地点。而正是这样无里头的原因,才有了接下来叙述的期待。在巴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田野工作并非旅行般舒适和愉悦,而是充满了艰辛和无奈。是,尽管在逆境中,作者总是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可见作者本身所具有的阿Q精神。也可以说是作者天真的心,忽视了种种痛苦,闪现在幽默流畅的文字中,带给我们的却是一段奇妙的田野体验。 在多瓦悠部落,为了研究多瓦悠人的习俗与信仰,巴利以茅屋为家。但是,多瓦悠社会土著人难以捉摸的个性,未能完成目标的痛苦和疾病缠身的煎熬所带来的身心疲惫,更是让他度日如年。田野中的种种艰辛,表现在文字上就是他在描述当他回到阔别18个月的英国


时:数学家颇感困扰的矛盾之一是爱因斯坦的时光旅行者。……的小孩并为变成大人,唯有最亲近的朋友才注意到他曾离开一段时间。

尽管主客观的束缚有如上种种,人类学学者在做田野调查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时,也要避免把当地人当作利用的对象,主动和对方建立友谊,成为朋友。这刚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投之以桃,报之以。书中讲到的枯伊故事,作者拒绝和其他白人一样说富来尼语,坚持学多瓦悠语(“我相信他们之所以接纳我,是因为我不放弃学习种不完整且高度被低估的语言)及和码丽约戏谑的关系,使她成为较无防备心的资料提供者,等等这些都成为巴利努力改善和当地人的关系,以一个局内人生活在多瓦悠兰这个地方的例证。

在田野的过程中,巴利接触了很多土著人,但是他发现土著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天真和纯朴。在他笔下的土著人:或说话前后矛盾、或老爱估他便宜、或经常对他乱开玩笑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多瓦悠人的解释总是绕圈子打转。这也是黄道林在书的序中写的说得明白一点,乐意跟调查者合作的原著民实在可遇不可求,大部分在行为上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在言辞上经常难免含糊矛盾。这也可以说是人类学家在田野时的挫折。也许真正的多瓦悠文化巴利仅仅几个月研究时间是不可能完全摸透的。对于所有有志于人类学田野研究人而言,巴利的经验可以作为一面镜子,最关键的是研究者自身对于研究本身所建立基本的态度。

天真,从总体上看,表现于巴利不顾世俗偏见,坦承人类学家在田野中所处的尴尬境地。在《天真之重返多瓦悠兰》中,巴利用调侃式的语言描述了人类学家在田野地点的不受欢迎。所有茅屋都大门紧闭,用草垫挡住大门,阻挡放荡山羊、好奇小孩,以及毫无疑问云游四海的人类学家入侵不管到了哪个村落,人类学家都是讨厌鬼,总是以难堪问题骚扰无辜之人。人类学家在与报导人讨价还价总是需要几分虚伪和精心盘算。这也颠覆了传统民族志的写作的方法。在传统的民族志中很少报道工作者在田野工作中实际看到的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475c15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c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