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山上的守护人”:如果一觉睡到天亮就是一个“平安夜”

2022-07-09 15:3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赵公山上的守护人”:如果一觉睡到天亮就是一个“平安夜”》,欢迎阅读!
守护人,平安夜,山上,天亮,如果
“赵公山上的守护人”:如果一觉睡到天亮就是一个“平安夜”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9年第5



林用2小时匆匆下山,就近找到家纸钱铺,买了一匹白布、一袋香蜡钱纸,从东线再上赵公山。山路泥泞,他走到半道,拐进一条岔路。路深处偏僻山坳里,有他的队友,和一具尸体。

初春山上气温低,尸体保存尚好,但禁不住长时间暴露在户外,部分已损坏。“他屋头人看到了不晓得好难受。”王林按照当地丧葬传统,用白布妥善包裹尸体后,和队友用简易担架固定好,慢慢抬下山。

那一程跟以往任何一次行动都不一样,路上大家都很沉默。

“参与搜救10多年来,那是第一次失败,也是第一次把一具尸体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带下山。”47岁、稍瘦的退伍军人王林不禁唏嘘。

都江堰市玉堂镇龙凤村坐落于赵公山山脚,王林是龙凤村的民兵连长,但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赵公山上的守护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王林开始义务参与赵公山搜救。2013,赵公山救援队成立,王林任队长,“赵公山上的守护人”也扩充到21人。

搜救之外,王林平时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喜欢看点武侠小说,也没有特别喜欢的角色。

救人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像英雄吗?记者问。王林笑了,啥子英雄哦。

371次救出587

1990,18岁的王林在野战部队训练时,没有想过这些野外生存技能和高强度训练造就的体,有一天能在山里派上用场。

每当在夜色笼罩的赵公山里搜救,就着手电筒的一束光探路时,他不会感到害怕。但他知道,这座生养他的山林需要人们抱以敬畏,否则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王林和队友抬下山的尸体,是去年刚过完年失联的登山驴友。他独自进山,报警求救后音讯全无。直到40天后,尸体被进山采草药的村民发现。

在登山者眼中,赵公山是距离成都最近、有攀登挑战性的山,风景优美,最高海拔2434,青城山主峰和最高峰,且未被开发,还是传说中财神爷赵公明归隐处。如果上山露营,运气好可以看到云海、日出、雪景、星空。

它的另一面是,每年近百人在山中迷路。“这山啊,别看它不高,但是地形复杂。”王林说,“我们当地人把它称为‘迷魂岗’。很多外地人不知深浅,一脚踏进去,就绕不出来。”

第一次对这山有更深的敬畏,20085·12地震。那是王林第一次亲历地震,正在村委会干电工杂活儿的他,冒着余震骑摩托车上山查看乡邻的疏散情况。山摇地动间,一名长辈被塌方的滚石砸中,命丧当场。他安顿好悲伤过度的亲戚,又下山去玉堂小学找自家孩子。




此后王林和当地几名村民主动担任向导,参与地震期间的一些搜救工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们与当地派出所配合,有走丢的驴友,就由王林带头去找。

每当夜幕降临,王林就担心电话铃响,因为一旦响了就意味着又有人被困在了山上。人命关,不管是暴雨大雪,都要上山去。如果一觉睡到天亮,那这就是一个“平安夜”。

2013,自发组织的赵公山救援队正式成立,21名队员都是当地农民,其中9名党员。虽然不是官方组织,此后多年间却成为一支有力的民间救援力量。粗略统计,至今,他们371次搜救从山里救出587人。这背后,是无数次的深夜潜行,其中艰险,只有亲历者才会明白。

他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农活儿或者在市区头打点零工——王林就是村里的电工——只在危急时刻出动,所以也被称为赵公山的“影子部队”。

“爬不动的时候就不去了嘛。”

龙凤村村委会一楼,有一间办公室是救援队的“指挥室”,墙上挂满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事故”。

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救援队队员张玉泉说,深夜从超过70度陡坡上往下带人,才是终极考验。

去年底的一次搜救中,王林带一名风雪夜被困的登山者下这样的陡坡,张玉泉在坡下接应,想到对方直接从坡顶往下冲,来不及反应的他差点被冲倒。至今想起这一幕张玉泉还心有余悸,“那个陡坡,如果我倒了,两个人都要滚下去。”

2016年底,登山的一家三口被困山中,年轻的父母见着王林和张玉泉时,差点就给他们跪下,哭诉着他们孩子即将上高三,成绩很好,经常考第一名,“如果娃娃出事,我们就不活了。”央求他们务必把孩子救下去。

山里下雪,结冰的路面极易摔倒,张玉泉的手电筒在一次摔倒后滑下山崖,滚了好久才没了声音。两个人一路背孩子下山,遇到结冰的陡峭路段,他们手脚着地,让那对夫妇踩着自己的背下去。

理由一点都不崇高,“那个路,外人真的莫法走,他们走肯定要遭摔下山。”

这样的经历实在太多,每次救援队队员们深夜或者凌晨回家,难免一身的泥。家人不是没有抱怨。张玉泉老婆常常问他,“你把这个事情当个职业在做,你有啥子回报不嘛?”

图个啥?是墙上的锦旗,还是架子上的奖杯?是去年救的一个娃娃认了他当干爹,还是很多被救的人记得感恩,常常电话或者亲自前来看望?

此外还有啥?

张玉泉和王林都说不上来为啥还要做这个事情,一次次上山去搜救,可能就是“习惯了,派出所的人上来了也找不到路,反而把自己弄进去‘网’起”。

那要干到什么时候呢?“到爬不动的时候就不去了嘛。”王林说。张玉泉今年已经65岁了,还是救援队的主力。现有21名队员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


他们也许再救一次人,就干不动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干这活儿,“又脏又累又危险又没有实质性的回报”。

所以,说不定哪天,这座山上就没有救援队了。

“你好心好意去救他,他还这样防着你……”

3月初,这支志愿为游客提供帮助的赵公山守护队入选四川省精神文明办主办的2019年首场“四川好人榜”。

但好人难当。因为非官方身份,救援队也有被求救者“坑”的时候。

去年8月的一个傍晚,一通求救电话通过派出所转到村上,王林和张玉泉上山搜救。半山,们遇到一对父子,跟求救电话里的描述很像,上前询问对方,对方却矢口否认。

王林和张玉泉只好继续往山上找,直到山顶也没有遇到人。此时天已经黑了,打求救者的电话也没人接,他们只好冒黑返回。到山下已经晚上8点过,这才得知求救的正是半山遇到的那对父子,他们早已经到家了。

“你好心好意去救他,又不求他个啥,他还这样防着你……”王林至今提起这个事情还是有点生气。

龙凤村村支部书记欧永贵是这支“影子部队”的“指挥官”,虽然不用亲自上山搜救,但是每次队员夜里上山,他的心都“悬起”,彻夜在办公室里等候,根本不能入睡。

去年夏天的一次搜救,队员傍晚时分进山,直到第二天天亮了还没出来,电话关机,联系不上,欧永贵急得团团转。刚过了早饭时间,家属就到村委会来要人了。“要是哪个队员出了点事,就是直接负责人,每个人家头都有妻儿老小,我咋承担得起?”

当天中午,队员们成功救人下山,每个人都红着眼睛一身泥。被救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都是欧永贵的兄弟,他清楚每个人的身世和名字:王林、张玉泉、罗华松、张驰、王军、欧阳定熠、王平……

近些年很多地方提倡有偿搜救,当地政府也提倡他们向被救者收取一些搜救费用,但队员们还是为难:“很多(登山者)都是学生娃儿,救下来看到都造孽,哪儿下得去手嘛?”不仅如此,就连他们每次上山救人背的一些水和干粮,也常常都给了被救的人。

从龙凤村到都江堰市区20公里,盘山路蜿蜒而下,天气转暖了,有粉色的早樱从路边掠过。王林说,天气热起来了,他们又要忙起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0e0d14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