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思考》,欢迎阅读!
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异常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人文社科评价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学术界的共同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工作贡献力量。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成果应用 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现状
(1)科研评价的含义。科学研究,指反复探索。高校科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以发现新知识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研究,狭义仅指以发现新知识为目的的学术研究。评价是指根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价值标准,对人或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高校人文社科评价就是评价主体根据特定的评价体系,使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人文社科工作者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及科研活动产生的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发展历程。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对各类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评价都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的,评价内容和过程等都比较简单。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以同行专家学者为主的“同行评议法”,评价内容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西方社会科技进步的影响和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指标量化评价、科研计量评价等方法随之兴起,科研评价内容也不断具体化、全面化、科学化。
(3)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现状。目前,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科研管理人员不认同本单位的科研评价体系,矛盾或焦点多集中在评价理论薄弱、评价主体不明、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体系及指标模糊、评价方法和手段单
一、评价制度不全、成果应用程度不高的问题。虽然学界关于评价现状的成果比较丰富,但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能走向世界的、国内认同度高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二、当前高校人文社科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一是评价主体错位。我国目前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基本上是行政主导,科研评价的主体常常是各级科研行政管理部门,科研评价的官本位意识浓厚,担任评审专家的往往是各部门的行政负责人。鉴于评审专家自身的工作特点,其评价体系、方法和程序基本上也是由这些行政领导拍板决定,从而导致在科研成果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学术同行。而主体错位直接导致这种科研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备受质疑,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质量。实际上,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价主体的特殊性。人文社科科研属于一种学术科研,而对评价主体的专业性、发展性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专业的学术人士担当评价的主体。二是评价体系不够健全。长期以来,国内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趋向于简单化、绝对化,忽略学术精神、科学态度、学术品格的培养,促使部分科研人员产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理。科研考核体系注重短期效益,使科研人员乐于从事短平快的小项目研究与开发,致使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越来越少。同时,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活动类型多,学科门类多,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既有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论文、著作,也有鉴定、奖励、专利和转让成果,还有学位论文的评价等,不同类型学科的科研活动特点不同,但各高校鲜有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不同的评价的目标、内容,而是用一种机制来评价所有的学术人员。三是评价方法单一。科研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两种,目前高校人文社科评价主要采取的是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的实质在于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少漏洞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即很多评价方法过于的简单,进而导致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质量不高。具体表现
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其主要的评价方法主要根据出版物的数量、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学术文章的字数等进行评价,而这种方法无法充分对科研成果进行了解,进而导致科研成果质量较低。其次,评价主要是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分数越高,说明科研成果质量越高,但有时由于分数评价设置不科学,进而导致以打分方式评价出来的科研成果也不科学。
(2)原因分析。一是历史原因,我国人文社科科研评价起步较晚,一直在借鉴国际上有影响的模式,跟先进的科研评价模式有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二是不良思想的冲击,由于科研成果与高校教师的职称、工资、奖金直接相联系,进而导致一些教师出现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如急功近利、贪图物质等。三是中国的“人情文化”导致信任危机,在进行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在裁决自身利益和人情关系的时候,很难以超越的情怀和心态坚守正常的评价秩序,进而影响到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公正性。 三、完善高校人文社科评价的建议
(1)明确评价主体。科研评价机构的公正性来源于其独立性或中立性,即不受任何非学术因素干扰,包括行政干预、评价对象或利益集团的把持等。科研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只是为科研评价专家提供后勤、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真正对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进行评价的应该是来自国内外相应学科或专门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专业评审的特点。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主体应该掌握有关专业和领域的语言、方法、态度,并且熟悉相关的文献资料,有能力对评价对象做出公允的判断。
(2)优化评价体系。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并没有预先设计好的科研评价标准,科研评价体系要在召集各个学科和专门研究领域的专家充分讨论取得共识后确定,并正式颁布,同时,要根据不同时代特征,做出相应调整,做到与时俱进。科研评价体系一经制定,在本轮科研评价时,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必须严格遵守评价标准和程序规则,不得以任何借口更改或变通执行。各个学科和专门研究领域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避免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
(3)评价方法多元化。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主要有同行评价和文献成果计量等方法。同行评价的专家最能了解科研的水平和价值,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但同行评价存在局限性,如评价主观性太强、无法回避人情关系等。文献成果计量在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和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过于强调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成果质量,背离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因此,应始终坚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说,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进行分类评价等,这样能够全面的了解高校学术研究者的科研情况,并且对其科研成果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建立高校良好的科研环境。
(作者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社科处)
参考文献
【3】 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4 (4):61-6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e23c1a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