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转换》,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转换
作者:詹建华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与转换、文化意象所包含的意义和对归化转换法和异化转换法的比较,论述了异化转换法在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转换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与转换;文化意象;归化转换法;异化转换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文学被比喻为社会的镜子,文学转换作品的读者常常借其了解外国的情况。然而,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差异给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造成障碍,使读者不能准确地领会原著所反映的东西。如何面对文化差异成为文学转换特别是文化意象转换的重要挑战。译者可以选择打破屏障,向译文读者展示原著中的文化意象;也可以选择按照“镜子”中所反映的图像,为译著读者重新画一幅画。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异化法,而后者则是归化法。
异化法保留了原著语言的异域风情,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有时又显得不流畅、不透明。在当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环境下,人们期望着能更多地了解不同的、新鲜的文化来充实自己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异化法应成为当今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
一、文化与转换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词。根据奈达的说法,文化包括生态、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在不同层次上的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同一文化群体对人和事物在脑中会反映出一副大致相同的“图画”,这些所谓的“图画”就是“文化意象”。它们是每个不同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智慧。有相当一部分的文化意象起源于古代的“图腾崇拜”,具有相当复杂的文化意义。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是在了解语言所在国的文化和习惯”。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文化在转换中的重要性。转换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因此它必然牵涉两种文化。 二、文学转换的特点
众所周知,文学是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所以,文学转换就是把一种语言中的意象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中的意象。不能生动地转换意象的转换不能算是成功的转换。熟练掌握外语的人不一定能够转换好作品。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转换家都认为转换文学作品远非易事。郭沫若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文学转换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转换作品可与原著媲美甚至超过原著。有时候 转换比创作还难。作家一定要熟悉生活,而译者是“必须”去熟悉原著中所转换的生活。
从理论上讲,语言中所表达的信息都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不同民族、种族、国家的人们也有基本相同的感情、需要、智力活动和道德水准。人类的共同点成为转换可能性的基础。相对来说,基于全人类共同体验和情感的文化意象比较容易转换。但是,不同语言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除了发音、拼写和语法,语言的不同很多与文化有关。也是这些文化差异构成了转换的障碍。 三、归化与异化
归化转换是异化派转换学者用以描述最差转换的用语。这种转换采用将原作同化于目标文化和语言价值规律的方式,对原作进行归化。传统上人们多将这一概念称为意译,亦称同化式转换。转换学中“异化”这个概念,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界的认识也大致还停留在“直译”的定义上。由于异化的概念已经超越了直译的语言层面,上升到了文化、诗学和政治的层次,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异化等同于直譯。对异化的定义概括起来就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转换。
Venuti 建议在那些“咄咄逼人的”、归化转换盛行的单语文化中采用异化式转换,可以对“当今国际事务进行策略性的文化干预,挑战霸权主义的英语国家和不平等的文化交流,……用英语进行异化转换还可以成为抑制种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文化自恋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他认为“阻隔式转换可以有助于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译出有陌生感和疏离感的文本。”具体说来,采用异化转换意味着译者不仅不受目标语言和文本习惯的限制,而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不流畅、不透明的言语风格,刻意保留出发语言的文化 四、文化意象的转换
如何转换文化意象一直都是颇有争议。根据 L.Venuti,转换文化意象可采取归化(domesticate) 或异化 (foreignize) 两种方法。前者是将源语语言用贴近于目的语语言的读者群的方式转换出来,而后者则是尽可能保留源语中的异国特色。
归化法缩小了两种文化的差异,而异化法则凸显两种文化的差异。然而,探入研究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后,我们发现归化法实际上隔离了两种语言和文化。即使译著读者借助更加为自己所熟悉的方式了解了原著的内容,他们所接受的更多是已经本土化的东西,而非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这样两种文化被转换隔得更远了。而异化法则加速了两种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它移植的是活生生的文化,也许一时未能被译著读者所理解、接受,但它为译著读者提供了对熟悉事物的新的表达,久而久之,这种表达将慢慢为读者所接受、所喜爱,那么,异化译法也就达到了文化渗透的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交流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一开始,也许人们对外国文化知之甚少,太多的异化法转换将使作品变得晦涩难懂。而今,世界今非昔比,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而语言转换也不再是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人们通过电视、电话、互联网等方式更深入广泛地了解外国、了解世界。过去人们对陌生的东西有本能的抗拒心理,总希望从别的文化中能发现与自己相似的东西。而现在,人们越来越苛求发现、体验和吸收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以补充、促进自己文化的发展。因此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异化转换法比归化法更能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更能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参考文献:
[1]Venuti, L.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2.
[2]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 Invisibilit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5. [3]王东方,“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中国转换,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d5414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