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2022-12-31 13:28: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欢迎阅读!
民族院校,中南,研究生,面临,民族
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作者:张玉蓉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加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以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就业质量水平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压力逐渐加重,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就业问题相应的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族院校为广大民族地区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农村基层、公司企业等各个岗位提供了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能力的工作者。可是由于研究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校历主义”导致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机会不均等

近年来,由于中南民族大学非“211”、非“985”、非“双一流”的身份,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对我校的学生关闭了大门。例如一些高校辅导员和管理岗的招聘,前几年的招聘简章上明确提出“要求本科学历为‘211’或‘985’院校”。用人单位依据毕业生出身的学校来选聘人才这种“校历主义”的做法使大量非名牌院校毕业研究生面临就业机会不均等的情况,我校毕业生也在其内。由于“校历主义”具有强化择校行为、否定毕业生后天努力等危害,20134月,教育部对教育行业歧视性招聘进行明文限制,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我们发现,直到2018年,毕业院校的身份还是与毕业生的工资挂钩。据一名2019届应届毕业生所述,某单位对已经准备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分别开出以下工资:“985”高校毕业生8 000/月,“211”高校毕业生7 000/月,普通院校毕业生6 200/月。某地产公司的终面,除了一名毕业生是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其余的全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最终中南民族大学的毕业生被淘汰了。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民族院校培养的研究生综合实力不一定比名牌院校培养的研究生差,甚至可以说,综合实力更甚,所以才能从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最终被知名企业录取。

(二)毕业研究生对工作的心理预期与现实有差距

毕业研究生对工作的心理预期与现实有差距,直接导致了签约率低,这主要体现在薪酬、地域、专业背景和行业发展四个方面。

1.在薪酬上,2017 2月,一项有关研究生理想薪酬的调查显示:52.1%研究生期望月薪在 4 000 元到 6 000 元之间,而实际能提供出这种薪酬的企业只有 38.2%50.9%的企业能支付给研究生的工资是 2 000 元到4 000元之间。

2.在地域上,大多数的毕业研究生更想留在生源地或就读的省份,比方说中南民族大学的毕业研究生,据不完全统计,超过60%的同学更愿意留在武汉,可是武汉高校多,毕业生


多,民族院校的毕业生留汉优势并不大。尽管武汉的工资偏低,可是大部分研究生,特别是大部分生源地是湖北的女生,不仅更愿意留在武汉工作,而且还想找一个薪酬在5 000以上的工作。

3.在专业背景上,民族院校的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各不相同。理工科中计科学院的毕业生优势明显,就业率高;文科中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优势明显,就业率高。有部分专业就业率一直偏低,可是该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多,市场需求少,这种专业背景市场需求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该专业就业率的持续低迷。

4.在行业发展上,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多付出了三年的青春与汗水,他们必然要求应聘的第一份工作起点要比本科生高,也更看重行业的发展。以下是一名生源地为广西桂林的毕业研究生应聘各大银行之后做的一张对比图:









可以看到,民大的毕业生在民族地区的就业行情还是不错的,一共拿到了五家银行的录取通知。通过询问在银行工作的师兄师姐、辅导员老师和业内人士了解各个银行的优势和不足,最终选择了中国建设银行。理由是工资高,人员结构年轻化,有发展前景。相对地,如果没有拿到心目中想要的职位,可能就会迟迟不签就业协议,例如备考公务员、选调生或者事业单位,这些毕业生都做好了考上了再签合同的准备,并不着急随便找一家公司签约,这与他们的心理预期不符。

二、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实力

名牌大学毕业证只是一个敲门砖,用人单位招聘一名员工,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书写能力等软实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水平能力的提高是导师的期望和学生自身的要求。不过结合民大的实际情况,考博士的毕业生凤毛麟角,更多的研究生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而大部分研究生专注于科学研究,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开展丰富的就业指课程面试技巧实操课,培养和提高综合实力。

(二)导师和辅导员作用对研究生就业心理预期的引导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意识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直接引导人,是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结合学校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构建全面的、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包括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对专业就业指导


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开设对研究生就业的价值观教育、生涯规划指导和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加强校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和就业推荐;通过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可以使更多的研究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在校期间就可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在今后择业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岗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高研究生对自身的认识,丰富人力资本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找到好工作,最主要还是在个人能力的提高。通过研究比历年来毕业研究生,我们发现,研究生就业的机会和就业质量主要受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研究生的人力资本包括:是否是中共党员,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带过团队,在团队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等。用人单位通过对以上开放性问题的询问,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对毕业生有一个简单的初步的了解:这名毕业生自身有什么样的能力,是否好沟通,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有组织策划能力,是否具有当领导的潜能等等,以判断本单位是否最终录取该名毕业生。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学校就读的三年间培养完成。因此,研究生应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多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各项各类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应积极主动参加校外实习,积累经验,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青.人文社科研究生与导师交往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

[2]范先佐,闫敏,刑泽宇.“双一流”建设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演化博弈研究——过度教育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8,3.

[3]张东海.“关系”还是“能力”——研究生就业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9.

编辑∕姜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cc0825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b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