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万户捣衣声

2022-12-03 03:1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万户捣衣声》,欢迎阅读!
捣衣,什么,万户
什么万户捣衣声

国学大师捣衣”·方舟子·李敖自诩文化大师国学大,对自己的国学修为颇为自信,近日发微博称:唐诗三百首」,念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老师说捣衣是洗衣服用木杵搥干净。你会嘀咕:长安有一万个女人发神经不睡觉,要月光下洗衣服!其实捣衣不是洗衣服,是用木杵搥松棉花,赶送前线保暖,等丈夫战胜回家。这样读,才读懂上下文。快拜李敖为师吧!把捣衣解释成捣洗衣服,的确是个常见的误解,甚至连权威的辞书也会犯这种错误,例如《辞海》的琴曲捣衣条目解释成:抒写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亲人捣洗寒衣时的怀念之情。《汉语大词典》捣衣条: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其实捣衣不是洗衣,而是为制作衣服做准备,是先捣再有衣,而不是相反。唐诗中对此有很多描写,都说明捣衣的结果是缝制衣服,例如刘元淑《杂曲歌辞·妾薄命》北斗星前横度雁,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刘希夷《捣衣篇》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杨凝《秋夜听捣衣》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但李敖把捣衣说成是用木杵搥松棉花,则更错得离谱。

首先,棉花是要弹的,不是槌的,越槌只会越实。其次,唐朝时候中国并不成规模种棉花,基本也不穿棉布,当时只有从西域进口极少量的棉布,称为白叠布(唐代开元年间张守节《史记正义》按白叠,木绵所织,非中国有也。,非常珍贵而罕见,不可能用来给将士做征衣。棉在宋朝传入中国内地,在元朝才开始在中国推广,李敖没有听说过黄道婆吗?那么捣衣捣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捣葛麻布,因为当时一般人穿的是葛麻布做的衣服。但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只是想当然。唐朝以及更早的六朝


捣衣诗凡是提到所捣的布料的,都说捣的是丝织品,特别是生丝制品,有这几种说法:1)帛,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例如:《文选》谢惠连《捣衣》题注:妇人捣帛裁衣,将以寄远也。岑参《秋夜闻笛》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王建《捣衣曲》:“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白居易《闻夜砧》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白居易《太湖石》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2)素、纨,素指白色生绢,纨与素同义(《说文》纨,素也。……今之细生绢也。,也指素之轻者《急就篇注》晋曹毗《夜听捣衣诗》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乐府诗集》卷九十四《新乐府辞·捣衣曲》注:盖言捣素裁衣,缄封寄远也。刘希夷《捣衣篇》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贾至《寓言二首》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吴大江《捣衣》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3)绡,绡,生丝也。《说文》)例如:韩愈《春雪》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4)练,练指白色的熟绢,但在捣衣诗中可能不是指捣的材料,而是指捣的产物,正如捣衣捣的不是是产物一样,所以捣衣也称为捣练。例如:乔知之《从军行》曲房理针线,平砧捣文练。杜甫《秋风二首》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杜甫《暮归》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韩愈《咏雪赠张籍》砧练终宜捣,阶纨未暇裁。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贺《龙夜吟》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白居易《秋霁》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捣的结果是把生丝制品捣(变软)了,制成熟衣:王建《捣衣曲》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方干《秋晚林中寄宾幕》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捣衣的方式是把布料放在砧上,两个妇女相对站着,执杵而捣,杵砧相击发出声音(王建《捣衣曲》:“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万户捣衣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810c0c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2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