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尚形”与“尚意”之漫谈

2022-04-26 18:3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画的“尚形”与“尚意”之漫谈》,欢迎阅读!
中国画,漫谈


中国画的尚形尚意之漫谈

[ ]中国画是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造型风格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以形写神的线描形式,均代表着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尚形 ;尚意;传情达意

中国画的发展经历着由尚形尚意的变化。在中国画上对于的追求是中国画家几千年来的心愿。只有真正意义上理解才能将时代精神与个人胸怀、个人修养融于笔墨之中,才能把我们的绘画创作推向新的更加辉煌的艺术高峰。

· 中国画的造型——“尚形

(一)中西绘画之比较

艺术产生于客观自然物象之中,一个艺术形象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物象的具体。中国画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和言志。西画强调美与真的统一,重理性,注重艺术的认识价值,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和写实。中国画在造型方面讲究神似、气韵、宏伟大气而西方油画讲究写实、主张人性美、追求个性解放。西方绘画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在绘画造型中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等作科学依据。



中国绘画一般都是与诗文、书法、篆刻、书法四者的有机结合。传统国画都有题画诗、款书,形成中古传统绘画特有的民族形式。西方油画则比较单纯,除了画面形象外,很少有其他点缀。



(二)中国画尚形之特点

纵观历史中国画在宋代以前是相当重视对客观物象的形象描绘的,也就是尚形它是以丰富多姿的线条结合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出的客观物象的动态轮廓。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用笔强调传神,他强调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尤其注重眼睛的刻画[1]



中国审美意识受中国哲学的思辨影响,在创作中画家先与外物接触,引发思维,在画这些形象时,是笔随心意提倡意象造型的原则,这种意象造型强调主观表现[2]。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应该给观众以联想,如果我们的造型与真实事物一般无二,没有差别,那么这种早造型是最低级的。黄宾虹说过: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 [3]形象是艺术家在个性思维和真实情感的支配下观察理解的独到见解,并以中国画特有的一种造型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造型既不失客观物象的自然属性,又不失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从严格上来讲中国画没有真正意义的写实艺术虽然有水墨写意与重彩工笔之分,但不能由此就认为写意是意象造型,而工笔就是具象造型[4]。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不谈无以从绘画的本体上去认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

· 中国画的意境——“尚意

意象之说,来自于《周易·系辞》它提出了言不尽意可以去立象尽意的主张。而将意象一词引入美学范畴是南朝的刘勰,他在著作《文心雕龙·思》中明确指出窥意象而运斤的创作要领,对于绘画来说意象就是不侧重客观方面的,而侧重主观方面的表。对于妙趣横生,神韵意境俱佳的中国画特有的审美精神,这种物我精神的契合是一种生命状态[5]。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六法论中提出气韵生动。后来到了宋代,苏轼则提出画中有诗,强调有;唐代的张彦远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提出了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强调立意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画由写实到写意的过渡,标志着中国画表达形式由尚形尚意的创新和发展。



唐代至元明清以后,中国绘画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出现了徐渭、朱耷、郑板桥等等代表写意性绘画的重要人物,并把这种绘画形式推向了高峰。

·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讲究有感而发,它完全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与画家心灵的物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得之于心传之于手的一种艺术活动。比如:我国古代张璨之画气韵具盛笔墨积微,而王维之画气韵高清而笔墨宛丽。清代画家石涛《泼墨山水卷》则用大写意的手法一气呵成,满纸笔墨飞舞,酣畅淋漓,大有骤雨旋风之势。有力地展现了大气磅礴、意态万千的山川景物的神韵意象[6]。由此作我们可以感受到石涛挥毫泼墨时缘物寄情物我两忘无比激荡的心情。



、笔墨当随时代 · 局势演变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演变。当今的绘画大师们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上汲取了西方绘画的营养,做到为我所用创作出了许多意境深刻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几何式的构图,黄宾虹那密集的墨点与水墨团块浑然一体的山水画。特别是林风眠将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似与不似的表现形态揉和在一起,成了中国画意象形态由传统的表现形式走向现代的表现形式的成功典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

· 创新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 30 年后的今天,画家们的困惑并不独有,观众们也有类似的感受:对传统画感到亲切,又不喜欢它们的老态龙钟;渴望现代的中国画,又排斥现代的粗野与怪异。



虽然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总体上仍属于尚意的范畴,如何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立足本国特色,大胆创新,索中国画在意象形态上的新的表达形式,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 贺西林 .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卢辅圣.黄宾虹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5] 李新生.永恒艺术魅力的探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6] 刘建.美术家通讯[J].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08,第05期:19-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76e4c0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