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素读”经典让语文课上得更扎实》,欢迎阅读!
“素读”经典让语文课上得更扎实
作者:苗慧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第12期
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读,不加入复杂的研讨、理解和其他修饰。不追求深入理解,在初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素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吟诵古诗词,润泽一生
吟诵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巩固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永久记忆。用吟诵的方法来组织古诗词教学,会事半功倍。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发现,《声律启蒙》一书适合使用吟诵的方法学习,《诗经》和词也可采用吟诵的方式。部分古诗和篇幅长一些的散文诗可采用朗读的方式学习。采用这些方法,我引导学生吟诵,遇到古诗文,学生就会吟诵,而且乐在其中。
念诵是一种有节奏、有重音、重文气并且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方法。念诵利于学生理解文意,利于熟读成诵,篇幅较长的经典都可以使用。科学证明,凡是靠想一想才能记住的逻辑记忆一般忘记得也快。而念诵这种快节奏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嘴巴的灵活度,嘴巴的运动会不断刺激大脑而产生肌肉记忆,不知不觉中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教学中,我用念诵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古文观止》等长篇的经典文章。念诵这种方式已经深入学生的骨髓,成了他们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通过这种方式记诵下来的文字必将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润泽其一生。
二、用吟诵创新教学方法,情趣盎然
合理分配诵读时间,提高诵读效率。《声律启蒙》一书教学难度较大,内容也很多,每章有三节,每节78 个字。前半学期我按一天学一节,第二天复习前一节,然后学新的一节的方式教学,这样,第四天复习学过的三节内容,第五天我会再教给学生新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到了周末就出现问题,第一节基本会背诵,第二节生疏,而第三节就非常生疏,背起来特别费力。于是,我就每周一将三节内容全部学完,只要求学生读顺即可。然后周二边朗读边理解意思,周三开始吟诵并继续理解意思,周四全体分工吟诵,周五复习一遍后继续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一来,每一节的内容学生都能在一周内读十多遍,周末回家复习背诵时就轻松很多。
化整为零、分工合作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古诗或古文,教师可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诵读。
例如,在教学长诗《春江花月夜》时,在学生读流利、初步理解后,就开始给他们分工。有领读的部分,有小组读的部分,有男生读的部分,有女生读的部分,还有集体一起读的部分。这些方式穿插进行,学生读起来不枯燥,人人有事干,时刻都要打起精神以防轮到自己时却什么都不知道。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了一遍诵读,然后再来第二遍。这种方式也利于教师检查学生上课的专心程度。现在,学生对分工合作的方式非常着迷,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除了课堂教学外,家长的作用也很关键。我建立了班级微信诵读群,每天教师、家长和学生在群里可以自由交流学习。课后,我把当天学习的诵读音频发到微信群中,方便家长检查对照,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毕竟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一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不可能人人都听一遍,所以也就无法保证每名学生诵读的准确性。而家长只用检查自己的孩子,相对就简单很多。这样就保证了班级学生诵读的质量,避免了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现象的发生。学生通过在群中诵读,能相互促进、共同学习。教师和家长同样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水平,
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过关的学生教师再进行指点和帮助,这样有的放矢,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诵读质量,还增加了交流的频次,一举多得。微信群除了发录音,我还把学生背诵的视频传到群里,供所有家长和学生欣赏学习。
三、吟诵课文,激发热情
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语文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我将一些本身从经典中译过来的课文还原其本真面目。
例如,在教学《木兰从军》时,我就带领学生边读边与课文对照着轻松学完了《木兰辞》。原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是课本中的白话文无法企及的,课文和原文结合使课堂变得丰满,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采用同样方法,我还指导学生学习了《开天辟地》《成语故事》《大禹治水》《寓言两则》《三顾茅庐》等课文,这些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读古文诵经典的热情。
除了还原原文,我还在教学中扩充课文中不完整的诗文,还给学生完整的诗歌。
例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篇文包诗时,课文中写的是大文豪苏轼创作《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过程,遗憾的是文中只出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词。我还原了这首词的完整面貌,学生不但背诵了整首词,还一起学唱了歌曲《明月几时有》。就这样,但凡遇到节选的诗文,我就会让学生背诵整篇。
然而,当审视经典诵读的教学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缺少评价机制。虽然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扎实地积累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有成规模,很多诵读过的东西还容易遗忘,迫切需要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评价机制。我就草拟了六个榜单,分别是:童生榜、秀才榜、举人榜、进士榜、进士及第榜和精英榜。目的是把背诵过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适当整理,分配到相应的榜单里,然后写在六张大大的奖状上,贴在教室后墙上。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根据榜单上的题目背诵相关内容,然后到我这里过关。过关后,我就发一张亲手设计制作的写有学生姓名的彩色小卡片,贴到教室后墙相应的榜单上,每个人的图案和花纹都是我随机创作,各不相同。最后,我再将这些小卡片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让学生感受最高的成就感。自从榜单一出,学生背诵的热情就空前高涨,都为自己能登上榜单而不懈努力。诵读热情的激发全是“素读”的功劳。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诵读了蒙学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增广贤文》等并全部会背,《道德经》全篇、《大学》全篇、《中庸》全篇、《论语》选读、
《诗经》30 余首也烂熟于心,除此之外,学生还背诵了90 余首古诗、30 余首词、38篇古文,粗略算来,他们背诵的古诗文约有3.5 万字。如今班上的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独特的身份象征,他们在各种大小不同的场合体验到了经典带来的自信和骄傲,让他们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书香气息,提升了自身的气质,也让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
知识可以学习,但智慧必须积淀。不会的东西可以很快学会,智慧的获得却不是那么简单,它必须靠长年累月的学习才能积淀出来。作为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积淀智慧,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将开出灿烂的智慧之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4a6091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