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不要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欢迎阅读!
大学不要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7期
文|马得清
日前,全国试点本科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全部公布2017年招生方案,报名工作基本结束。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招那些在某个单科或领域有特长,但学习成绩可能不是特别拔尖的学生。不过,也有一些中学校长说,高校自招对“偏才怪才”的选拔还不够。而一些有学科特长但高考成绩稍低的学生,还是被挡在门槛之外。(2017年4月11日《南方日报》)
怪才偏才是特殊人才,他们的某种潜质也许更有培养价值,说不定他们中就有潜在的大师。国家对自主招生的定位,就是给有学科特长的“偏才怪才”一个进入高水平大学的通道。我国大学发展的历史上,大胆录取偏才怪才,并非孤例。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先例可以借鉴。
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则“伯乐选偏才”的典故。19 3 0 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国文考试有两个作文题目《你为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两个题任选一个。当时2 5岁的臧克家两个题都做了,《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兼主考的闻一多先生,对其《杂感》很赏识。他看到了臧克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潜质,给了9 8分的高分,判为第一名,而且将数学考了0分的臧克家录入青岛大学。臧克家先生在回忆录《诗与生活》中谈到过这段经历。19 3 2 年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也就是在这一年,臧克家以一篇《老马》成名。
有意思的是,闻一多其实也是一个偏才。1912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全国招生,闻一多报考,虽然英文考了0分,但是他效仿梁启超风格的《多闻阙疑》一文,写得洋洋洒洒,气势不凡,老师将他破格列为备取第一名。
1929年夏天,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次年,罗家伦校长就破格录取过“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 的考生钱钟书。1931年初,吴晗报考北大,文史和英语都考了100分,数学却考了0分,北大按招生规则没有录取他。罗家伦校长却决定首开特例,破格录取了考生吴晗。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话说得真好。青年时代的罗家伦也是千里马,给予他驰骋千里机会的伯乐就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罗家伦投考北大文科,胡适给他的作文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是他的数学成绩竟是0分,其他各科考分也平平。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他。
招偏才怪才,需要打破常规。罗家伦以其《五四宣言》出名,吴晗后来成为著名的明史专家,钱钟书终成一代大家,臧克家成为著名诗人,而数学只考了4分的季羡林则成为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实践证明,蔡元培、罗家伦、闻一多等人当年的决定是对的。
大学不要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客观上需要考察考生突出的特殊表现和潜质,既要看分数,也要淡化用高考总分评价他们的观念,正确看待用分数评价人才的局限性。
从教育评价理论上看。早有教育测量学专家指出,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对考生能力的测量。但是这种测量,远比对长度、重量、温度的测量复杂、困难得多,测量误差也要大得多。正因为如此,考试分数的几分之差没有太大意义。
从人才成长实践中看,钱伟长高考数理化一共25分,却被清华录取,最终成为中国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15岁时,中学的生物科学是250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的学业也都靠后。他的生物老师说,戈登想成为科学家的想法很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教育他是浪费时间。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恰恰是这位被老师判为“不可能成为专家”学生,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事实说明,荒谬的不是学生的想法,而是错误的唯分数评价。
从科学家对待分数的态度看,已逝的李小文院士对分数评价的有限性理解很明确。他曾经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时他在美国念研究生,满分是5分,3.5分以下要受警告,他每次都争取考试高于3.5分。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把学习目的当作分数的竞争,不要为竞争分数而浪费宝贵时间,因为单纯的分数竞争是对学习目的的扭曲,是错误的学习价值观。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研究上,为遥感领域奉献了几何光学模型,对世界遥感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哈佛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庄小威,曾在北京大学作报告时,用自己的实际体验提出“不考100分可能更好”的看法。在她看来,从95分到10 0分不是增加5%的努力就可以,而是很多很多额外的努力。做学问未必一定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有时候会浪费时间。
我们需要从分数至上回到教育的本真,不要再被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遮蔽理性看待偏才怪才的双眼。现有的自主招生真正要面对的考生,仅仅是一小部分有特长有创新潜质的考生,而不是高考全体考生中的高分学生。用柯柄生先生的话说,自主招生制度“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既然如此,我们就理当破除唯分数观,用好破格录取制度,选拔偏才怪才。
大学自主招生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对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我理解,自主招生,也就是为了让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放思想,打破唯分数录取的局限,转变人才评价观念,不要再忙着掐尖,而应当争当伯乐,不拘一格,善于发现偏才怪才,招收到确有专业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并结合他们的潜质,用适合他们成长发展的方式,把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材。
如果大学忘了自主招生的本义,都把自主招生搞成了唯最高分数录取,连掐带抢带许诺地搞生源大战,怎么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怎么能“对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起到一种补充作用。
希望看到更多名校能真正回归自主招生的初衷,不要再唯分数掐尖,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评价和招收偏才怪才方面,真正发现和培养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为改变单纯地唯分数评价人才的弊端做出有益的探索。
另外,朱清时先生曾说过,真正的大师都是偏才怪才,全面发展的是没有的。但中国的偏才怪才在小学、中学由于不合标准,很快就被筛选掉了,不用等到考大学。朱清时先生说得有道理,基础教育阶段用唯分数评价观扼杀偏才怪才的情况应当改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特长,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途径。否则,大学就没有偏才怪才可选。
总之,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走向深化,走向多元录取的背景下,大学既要规范自主招生制度,也要完善破格录取偏才怪才的运作机制,破除唯分数评价人才的桎梏,不要再用唯分数的标尺把偏才怪才挡在门外。
责任编辑:吴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3834cc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