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孝道

2022-05-31 11:05:4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欢迎阅读!
孝道,中华,美德,传统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和指导,任何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哺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结合传统进而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引向深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德才双优的培养目标。



一个人的孝意识起萌于知晓人事之时。什么是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可见,善事父母、敬爱父母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孔子在《论语》中对作了一系列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1.“能养,即给父母衣食等物质方面的供奉。2.尊敬,对父母还要尊敬,只养不敬与养犬养马没什么区别,不能算尽孝。3.和颜悦色,在父母面前要经常保持和气、愉悦的容色。4.“无违,指事奉父母要不违背礼的规定,包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不远游’等。5.“几谏,即父母做了错事要婉转劝说,父母不听也要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一、对传统孝道推陈出新

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指导方针,也是继承中国传统孝道具体的指导思想。



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在封建社会被大力提倡和推行,就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人也予以倡导和践行。伟大领袖毛泽东1919年的《祭母文》对母亲的追忆情深意切: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1959625日,他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时,还去祭拜了父母的坟。朱德总司令在《母亲的回忆》中,对母亲的颂赞和哀思感人至深:得到母亲去逝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要做到的和我一定能够做到的。






三、传统孝道的核心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整体思想

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应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有着悠久历史和灿文化的伟大民族,追宗溯祖,都是缘于相同的根系,这种生存、繁衍的血亲宗支,必然构成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人们由对父母、家庭的爱、对美丽国土、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秀传统的爱的升华,构成报效祖国的行为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进一步弘扬。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提倡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整体利益的献身精神。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了天下为公弘扬的还是整体主义思想。伟大领袖毛泽东精辟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把这一整体主义思想升华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孝道是德育的切入点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继承这一整体主义思想,进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腾飞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孔子百善孝为先的至理名言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孝的具体表现就是必养且敬,侍奉父母保持深厚的爱;保护父母所给的身体,不做无谓的冒险和争斗;立身成才,报效父母和祖国。孝的基本要求是一養志、二养体,中华传统美德要求青年人要从孝敬父母做起,进而关爱他人、热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



五、努力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目标

弘扬传统孝道的目的是让德育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也是为了探索独生子女教育规律,使德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获得实效,推进学生成人成才的进程。古人想使自己的美德施行在天下人身上,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好自己本身;想修养好自己本身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自己心思的人,首先要取得一定的知识;取得知识在于明辨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明白了,才能把真正的知识学到;真正的知识学到了,意念才能诚实;意念诚实心思才会端正,心思端正才能自身修养好,自身修养好,才能整治家庭;家庭整治好了;才能治理国家;国家治理好了,天下才能太平。《大学》这段论述启示了我们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育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16d516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