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小说

2023-03-29 03:38: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80年代小说》,欢迎阅读!
年代,小说,1980
1980年代小说/当代文学29

一、概述

1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得名。刘心武的《班主任》也属于于当时影响很大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控诉“文革”或“四人帮”给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心灵造成的创伤。艺术上比较拙稚。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代文学缺乏能深刻反映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作品,而“伤痕文学”也半途而废。 2反思文学:通过反思“文革”及更长时间的社会生活观照历史与现实,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贤亮《灵与肉》、古华《芙蓉镇》等等。

3“改革文学:回到当下,反映当时“改革”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 讨论:改革与反思/改革的合法性

王蒙《春之声

“意识流”/作家选取的事件是否是随机的?心理过程是否是连续的、没有断裂和空白?文本内容的逻辑联系是否是松散的?

为什么是闷罐子车?/结尾的“火车头”与之是什么关系?作家为何这样写?德国意味着什么?/“三洋”牌录音机

“赶上,赶上”与“快点开„„快”的时代号角/50年代“大跃进”对比 “方方的月亮”:视觉与听觉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背景: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发表,就在全国得到如潮好评,但在天津却遭遇了一顿猛批。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津狠批蒋子龙

《乔》发表后不久,1979910两个月,《天津日报》上连续发表了四篇14块版的批判文章,指责《乔》是反对揭批查运动的。

揭批查运动19771978年在中央领导下对四人帮和林彪反党集团的清查运动。把背景放在19786月的《乔》,自然会涉及到揭批查。蒋子龙刻意塑造了郗望北这一角色,与他自己刚刚摆脱作为揭批查运动对象的厄运有关。而他之所以会成为审查对象,因于他发表于1976年《人民文学》复刊号上的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

然而,没过多久,《机》便被四人帮视为毒草。在文化部和天津市委的高压之下,蒋子龙不得不遵照指示,违心写了小说《铁铣传》。

两个月之后,四人帮垮台。《机》变成了香花;而《铁铣传》又成了大毒草,受到了批判,蒋子龙也成为揭批查对象。这一经历让蒋子龙耿耿于怀。他把自己的不满通过郗望北的言行表现出来,以此表达对揭批查对象标准的理解:郗望北一没搞过打砸抢,四人帮没有任何个人联系,仅仅是当过一个造反派头头而已,这样的人不应当作为批查的对象。


蒋子龙的这一理解,与现实中领导揭批查运动的天津市委书记刘刚的理解发生了严重冲突。于是,《乔》受到批判。

北京立挺蒋子龙

就在《天津日报》发表了对《乔》的批判文章后,茅盾、周扬、张光年、冯牧、陈荒煤文艺掌门人却对《乔》给予了高度赞誉。

其实,这样的力挺,在于《乔》所写的,恰是中国在经历十年浩劫后经济百废待兴、政治上拨乱反正的时刻。在这种大背景下走马上任的乔光朴,立了军令状,下工厂搞改革,然是全社会都需要的英雄。

《乔》实际上是当年政治的图解。对陈荒煤、冯牧、周扬等文艺界领导来说,突然看到这么一篇与政治的主流相吻合、反映和冲击国人激情的小说,能不感到欣喜若狂吗?此外,当时有人指责伤痕文学暴露文学泛滥成灾,而《乔》的登场改变了文坛只有伤痕文的错误印象。《文艺报》、《文学评论》、《工人日报》等相继召开座谈会对《乔》褒扬有加。

天津上书胡耀邦

北京方面不仅以座谈会的形式力挺,还通过朱穆之出面行政干预,天津方面自然败下阵来。刘刚执行中宣部的指示,但内心并不服气,于是不久就直接上书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部长胡耀邦,认为这篇小说有严重的政治错误,朱穆之、陈荒煤等人对其的称赞和对天津方面的批评很不妥当。

1228日,胡耀邦看到信后批示说:这个问题需要议一议。刘刚同志的看法我也不很赞同。

天津二次上书

1980325日,1979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揭晓,《乔》当选。《乔》的获奖,又触及天津方面敏感的神经。上次刘刚给胡耀邦的上书,被胡留中不发。这时,胡耀邦已离开中宣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王任重担任了中宣部部长,大概天津方面觉得可以再试一试运气,又给王奏上一本。王任重423日给天津方面回了信。6月,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天津方面终于偃旗息鼓了。

核心问题:效率还是物质刺激与精神认同? 科层制/等级制/官僚主义问题:“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1278d8ad51f01dc281f17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