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蝶恋花》赏析》,欢迎阅读!
苏轼《蝶恋花》赏析
龚玥 2007050207
摘要:清新婉丽如此诗~上片写境~下片抒情~隐显顶真~回味无穷。“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关键词:晚春,隐显,顶真,矛盾
一道短垣隔开天涯,墙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墙外是背井离乡愁思难抑。本已是伤春恼人,被佳人笑声一撩,更是愁上加愁,愈添惆怅。景伤人情又伤人,人生能有几回情~ 一、晚春之景
词的上片是写景,且寓情于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这头一句就很有特色。宋初词人宋祁有一句很著名的词:“红杏枝头春意闹”,写的是淡红色的杏花盛开在枝头,呈现出浓郁的春意。相比之下,苏轼笔下的杏树枝头,已经是春意将尽了。既写了衰亡,亦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形成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之景,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波。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名时间是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
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叹,把他惋惜春光将逝的感情和长期漂泊的感叹更强烈地表现出来了。作者就这样在上片用四组富有牲的景物,描绘出晚春的自然风光,又赋予了浓
重的感情色彩。
下片到处都由芳草引起,即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来替自己宽慰。但这样美好的事物正像景色的恼人那样,也不免令人烦恼。“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道”即是道路。在道路旁的院墙里,有人在荡秋千。当行人(作者)经过这里,正听到墙里传出阵阵笑声。他听得出,这笑声显然发自荡秋千的女子,而他又该是个“佳人”。在古代,女子有在春天荡秋千的风俗,秋千架就搭在院子或花园里。这位行人所碰到的就是这种美好的情景。他深深地为这笑声所吸引,想借这种美好的情景来排遣心头的抑郁。然而,“笑渐不闻声渐悄”却使他扫兴。悄,寂静无声的意思。这里,不仅笑声逐渐不见,就是墙里佳人发出的荡秋千的声响也消失了。想来,她已经玩罢秋千回房间里去了吧。而这里的行人呢,却感到“多情却被无情恼”。“恼”是使人懊恼的意思。行人,也就是作者,本来想借美好的事物来排遣抑郁的。这种对墙里佳人的多情,却由于墙里佳人根本看不到墙外行人,因而对墙外行人显得毫无感情,使墙外行人想排遣抑郁的愿望落空,更陷入一种莫名的怅惘之中。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到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即下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第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阙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且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二、矛盾之情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阙之间,往往体现出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参考文献
[1]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郑孟彤,李儒炯,王春煜.苏东坡词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自评:9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dd2dda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