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新时代——亚健康知识专版》,欢迎阅读!
走 进 新 时 代——亚健康知识专版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
目前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不难看出直接
影响着劳动力。从健康定义角度表述,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为: 1、躯体不适
全身疲乏无力,自感身体虚弱,步伐沉重。全身酸痛,头昏、头疼,腰酸背疼,四肢肌肉酸痛。 2、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头脑不清楚,想睡睡不着,睡着睡不深,睡深睡不久,睡久睡不安,经常做一些怪诞的恶梦。 3、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下降,性功能低下,女性表现为性冷漠等。 4、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感觉忽冷忽热,爱出汗,肠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厌食,腹泻、便秘等。躯体不适是缓慢渐进的,各种临床检查一般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左右,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5、心理不适
表现为精神不愉快、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紧张、恐惧、嫉妒、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及反应迟钝、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等。 医学界目前的研究将亚健康归结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疲劳,以及因疲劳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神经系统常见头昏头疼、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乏无力、易紧张激动、失眠多梦、恐惧等;心血管系统有心慌、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活动后易出汗等;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腹胀,两肋疼痛,有时排便次数增加或出现腹泻;骨关节系统经常感到四肢乏力,腰酸背疼;泌尿生殖系统可出现尿频、夜尿增多、性欲减退、阳痿、女性月经过多或偏少等。 总之,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存在着“四多”与“四低”现象。“四多”指疲劳症状多,器官功能紊乱多,高负荷(精神负担,体力透支)多及高体重多;“四低”指免疫功能低,工作效率低,适应(环境、社会、角色)能力低及对事物承受能力低。
亚健康人群的特点
根据一些专家讨论,亚健康人群的分布有一事实上的特点可见于以下方面: 1、地域
沿海地区高于其它地区,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大连调查一企业,百余名中层干部中亚健康者竟然占86%,山东某疗养院调查了来院疗养的企业家,其中80%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最大的城市-北京,在普查中发现不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位居全国榜首,亚健康率也居榜首,为75.31%。上海亚健康率为73.49%,广东为73.40%,这些城市均明显高于中、小城市。 2、年龄
40岁以上者居多,高达78%,发生几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健康率也在上升。据报道,20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六成中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从统计学角度研究得出25-40岁中有60%的人处于亚健康
状态。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年龄段正逐步年轻化,并已明显危及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一人群中已有33.5%的人开始患有程度不同的其他疾病。 3、职业
亚健康多发人群为知识分子,特别是科研技术人员、企业家、高级管理人、从事新闻媒体、演艺人员以及出租车司机等。由于持续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导致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上升,直接影响到上述人群的健康状态和寿命。曾有报道,某些科研人员平均期望寿命为55岁,大大低于我国人均寿命。 4、消费
亚健康人群多数重视生活消费,但忽视保健消费,在吃喝、娱乐中缺乏保健观念。 5、生活方式
亚健康人群的生活方式决大多数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吸烟、酗酒、不吃早餐、压抑情绪、极度紧张等。
亚健康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提出要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就是防治亚健康,侧重了对亚健康的筛查,争取在疾病早期干预指导治疗和调整,对亚健康的早期干预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措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人才,更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人是最基本的生产力,需要保护,尤其对亚健康易发人群,需要更多的社会保护。
医学研究的方向是预防为主,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类的持续健康。亚健康的研究预示着健康的新趋势,这必将引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大改革。其意义在于提高疾病诊断的预见性、超前性。据统计,我国医疗费用只有1%用于预防,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相信会引起决策部门重视。健康与亚健康疾病模式的确立,为医学各学科增加了新的内容与研究课题,也对人类今后医疗保健事业的定位、调整、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医疗服务在科学模式上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让医学在为人类健康服务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以往的仅为20%的病人服务转到为20%病人+70%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务,从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相信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对亚健康的研究会进一步加强。临床专家和广大医务人员,应多从预防医学着眼,要使社会、家庭和个人转变认识,不要轻视亚健康状态的危害性,应着眼于以预防为主,着重于调理,要将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科学知识教给大众。
由于不了解目前我国前瞻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全面情况,为此仅综合有关学者、专家的观点和理论进行一些浅薄的叙述。但值得提出的是亚健康的研究,离不开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不难说明,亚健康不仅属于自然科学,更与社会科学密切相连。如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等,以及环境保护、社会心理学、统计学、婚姻等学科。总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干预,才能有效地降低亚健康人群的增长率。正如卫生部领导所言:“全国一流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如果条件允许要进行重组,专业延伸到抗衰、康复、亚健康的领域”。
因此不难说明,防止亚健康状态和减少亚健康比例的继续上升,不仅限于政府的干预,更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努力;需要专家、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专题研究;需要大众媒体联合有关方面进行亚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给予大众正确
指导或引导;需要医药卫生界结合业务为改善各群体的亚健康状态作出贡献;需要社会将防治亚健康纳入业务范围。
亚健康是可以避免的
科学研究分析说明,人类各种疾病通过人为干预,积极预防,约有2/3是可以防止的。美国报道在疾病人群中约有5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20%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本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仅会使每个人远离亚健康,更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根本保证。正如洪昭光教授所言: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健康知识人人需要,健康要储蓄,健康不可透支。
生活习惯与生存质量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健康和长寿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当今人们追求的是在健康基础上的长寿,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延长自己的健康年龄,争取延长生活自理的年龄段。这就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中老年人而言,青年乃至少年和儿童时期都应加强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和防止不良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这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 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用金钱未必全部能买得到。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身体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尽早注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中青年人,将有助于延长健康年龄。为此,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今天开始,这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为时不晚。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个人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后天因素占60%,而遗传因素只占15%,这充分说明自身努力的重要性。首先要改变传统上认为“无病即健康”的观念,同时要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的保健知识,努力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医学、身心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环境医学等医学分支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密切联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各种疾病,特别是“现代文明病”的重要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精神疾病等等。美国医学研究表明,美国10%的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10%与遗传因素有关,30%源于环境,50%则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美国还根据200多个研究项目和100多位专家的研究结论,发现不良生活方式及不良行为引起的疾病以占死亡因素的48.9%。据我国部分城市调查,在1岁以上的死亡原因中,生物因素占27.8%,生活方式占44.7%,环境因素占18.1%,其他占9.3%。以上数据说明,现代社会中,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人类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1、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当前社会有超过70%以上的亚健康人群。面对现代文明病的危害,每个人都应学会自我保健,珍惜生命,懂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那些认为“没病就是健康“的人,已成为新的“文盲”。 2、健康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综合各国医学界对健康的理解,认为健康应有以下标志: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
分的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抗病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臀各部位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龋齿,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活动感到轻松。
心脑血管疾病
1、心脑血管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国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约为260万人,占总死亡率的41%,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
2、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
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病理变化有两种:一是血压升高;二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动脉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小动脉张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
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由于动脉内膜受高血压血流的冲击或化学物质的刺激造成内膜的损伤,再加上血内脂质(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含量升高,以及血液粘稠度增强等原因,脂质沉淀在血管壁上,通过内膜的损伤处渗入到血管内膜下,并刺激周围细胞和纤维组织的不断增生,随着血脂渗入的增多和周围组织的不断增生,使血管内膜变得不平而逐渐隆起。这种病变开始时外观呈黄色点状,以后逐渐融合成条纹状,在加上内皮细胞脱落和血小板粘附、钙质沉积等。最后发展为突出于血管腔内的较硬的板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壁变厚、变脆、官腔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流通,引起相应脏器供血障碍。如发生在心脏的管状动脉则可发生冠心病,发生在脑动脉,则可发生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发生在肾动脉则可发生肾萎缩,肾功能衰竭等。 3、血脂
好胆固醇可以有效地阻止脂质的氧化物沉积在血管壁上,对于血管上的沉积物,可以将它们运送到肝脏,重新进行分解;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脂蛋白,它容易被氧化沉积在血管壁上,它的含量的增高可加重冠心病的发展。国珍牌竹康宁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健康的储蓄,是对生命的珍惜;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是在透支健康。要正确的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保健知识,千万不要死于无知,或知而不行,远离保健。养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极为重要。防止和减少过度疲劳、过度紧张、过多压力、热能过量的饮食习惯以及吸烟、酗酒等不仅能使人们远离亚健康,更有益于保护心脑血管,延缓衰老。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吃、穿、住、行、娱乐等各个方面。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心理平衡、合理营养、三餐按时、科学运动、睡眠充足、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讲
究卫生、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绝不吸烟、更不酗酒、不急不燥、情绪稳定、家庭和睦、善待自己等等,都是有益健康的,应成为每个人遵循的生活准则。如能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保证健康的“四大基石”牢记在心,真正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那么高血压发病率就会减少50%,脑卒中发病率可减少70%,糖尿病可减少一半,肿瘤可减少1/3,人的寿命可延长10年甚至更多。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生存者的重要性。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利于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如心理平衡、体液平衡、血浆渗透压平衡、血压调节平衡,机体组织发育、发展和协调方面平衡,代谢平衡以及营养吸收与消化利用等方面的平衡)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保持平衡等,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一般有四种:一是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二是现代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出现的潜临床或前临床状态;三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导致维持生命中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等生物规律的紊乱,内分泌及代谢发生改变造成机体一些列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增加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四是随年龄的增长人体自然衰老,机体器官开始老化,出现的体力不支。有学者提出了很有见解的论述,认为亚健康源自人体内环境和元素等八大不平衡,主要是心理不平衡、元素不平衡、激素不平衡、营养不平衡、代谢不平衡、酸碱不平衡、阴阳不平衡和动静不平衡。专家认为,精神压力长时间蓄积,大脑超负荷运转,极大妨碍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全身的亚健康状态,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述足以提示人类对疾病的对策必须从治疗转向重视预防的方向上来。 综上所述,将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及表现归纳如下: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最常见的表现为焦虑、恐慌、烦躁、易努、睡眠不佳等,严重的有悲观厌世或自杀念头。心理因素主要是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信息时代在带给人类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增加心理压力。 2、精神因素
精神上的压力、精神空虚等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下降。精神障碍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表现形式。精神颓废、精神堕落易拌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3、情感因素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对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产生了冲击,使人们的情感薄弱,影响了生活质量,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孤独、冷淡、自卑、猜疑、自闭等。
4、性格因素
不良性格危害健康,容易引起多种身心疾病。性格内向、忧郁、消沉多虑的人,不仅易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易患溃疡病、神经官能症、肿瘤等。 5、老化因素
亚健康状态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但老年人更容易陷于亚健康状态。随着机体的老化,体力、精力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精力不足,精神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降低。许多人从社会公职和社会圈中退出来,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易出现感情饥饿症和社会不适应症。
6、社会因素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用脑过度,导致身体主要器官长期处于不平衡的非正常状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使经济收入更高人们过分地劳作,出现身心“透支”现象。 7、环境因素
各种环境污染,如空气、辐射、噪音、微波、水质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对人体平衡系统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8、生活因素
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夜生活使睡眠不足,娱乐和工作与休息时间比例失调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干扰人体生物钟。 9、饮食及营养因素
主要指膳食结构不合理与不良的饮食习惯。 10、网络因素
网络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尤以沉迷于网络中的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出现身心俱疲。
亚健康及其现状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医学新观念。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学者们称其为“第三装体”,又称“慢性疲劳综合症”、“灰色状态”、“疾病前状态”、“次健康”和“非健康状态”。 由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里压力不断加大,环境污染危害严重,导致全人类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报道,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有病者占20%,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处于亚健康人群高达75%,而我国的亚健康人群为75.31%,上海为73.49%,广东为74.3%,北京位居榜首。在年龄上,40岁以上成年人亚健康率为78%,而25-40岁年龄段的人60%处于亚健康状态,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亚健康正危及30十岁以下年轻人和未成年人。
另据《保健时报》报道,国内的部分调查数据推论我国人民大约15%属于健康状态;15%属于非健康(病态),其余70%属于亚健康状态。1998年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为6000名为无症状的人群做了全面系统检查,发现名符其实的健康者不足20%,而70%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还查出许多慢性病,例如:肿瘤、心血管病、 糖尿病、脂肪肝约占17%。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经理、董事长)亚健康状态高于70%,部分地区高达80%。生活节凑的不断加快,健康状况的恶化,迫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因此,健康产业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亚健康状态者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它是动态的,通过主观努力、客观干预是可逆转、可预防的。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对人类健康提出的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中,重点就是防治亚健康,侧重了对亚健康的筛查,争取在疾病早期干预指导、治疗和调整。
为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亚健康的早期干预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措施,尤其是早期尽快地将防治亚健康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有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战略意义。因此,健康知识的普及有益于中华民族身心健康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d9b4c5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