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主题新探

2023-01-01 02:15: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荷塘月色》主题新探》,欢迎阅读!
荷塘,月色,主题
《荷塘月色》主题新探

摘要:本文就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不宁静的心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对《荷塘月色》的理解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朱自清;不宁静;江南

作者简介:董恩战,任教于安徽马鞍山二中。

关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不宁静的心情,目前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是由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一二反革命政变造成的,其立论的根据是朱先生的两篇文章《哪里走》和《一封信》,其中的一团乱麻一团火挣扎云云,也的确能说明社会动乱给作者思想上带来的苦闷和彷徨,但这也不过是就其大而言之,绝非不宁静心情的直接而切近的原因。 联系朱先生当时的生活境况,再参照有关材料研究文末的惦着江南的话,笔者认为,这里的江南不是泛指,而是确指,就是浙江杭州附近的白马湖。当时,朱自清和武女士及几个孩子住在北京,而其长子阿九还在白马湖呢。所以,《荷塘月色》中的不宁静心情有十之八九跟彼时尚江南的阿九(还有转儿)有关。

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一六年与武仲谦女士结婚,他当时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儿子阿九,二十三岁(1920年)有了女儿阿菜,而后又有了女儿转儿。当时朱先生年轻,正像一匹野马总感到孩子是累赘,不自觉地时时想要摆脱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这就使得阿九(还有阿菜)吃了不少苦头。阿九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人,就哇哇地哭起来。朱先生一恼怒,就将妻子骗出去,自己关上门,将阿九按在地上暴打一顿。对此,多年以后,朱自清一想起当时的情景,内心便觉黯然。

还有菜儿,刚满周岁时太缠母亲,朱先生将她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几天病。武女士为此很寒心,朱先生也感到苦痛,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

后来孩子渐渐多了,生活的磨折也磨折得久了,那少年的锋棱也就慢慢变得钝了。年岁的增长也使他更加理智了一些,能控制了,也能忍耐了。

就实际情形来看,朱先生写《荷塘月色》时,阿九已过十岁,他本人也已到了中年的门槛了,年轻时认为家庭孩子是自己行动的累赘的思想也有了显著的改变。因此,他对于以前了眼抹杀了孩子们的权利的行为,也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而又始终不能辩解的苦楚,就象抚摩着旧创痕那样,心里酸溜溜的。他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一味地责备孩子可耻的残酷

朱先生是民国十六年即一九二六年初和武女士上京的,其时不得已将阿九和转儿留在了江南,对此,朱先生很觉恻然。阿九虽才过十岁,亦已懂事,临分别时,曾背后向自己的母亲说:我知道爸爸喜欢小妹,不带我上北京去,并向父母要求:暑假时一定来接我啊! 1927年暑假如期来临之时,清华园里的朱先生并无能力把阿九从江南接来北京团聚,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又怎能承受得住再添两张嘴来吃饭呢?为此,朱太太是常常暗中流泪加之日后牵肠挂肚的惦记,最终酿成大病。就是朱先生本人心亦歉然,想着小小的心儿忍耐的寂寞,在千里迢迢的白马湖,——“他们是恨着我们呢?还是惦着我们呢?

此时,朱先生想得较多的当是孩子怎样成长的问题。阿九是个喜欢书的孩子,爱看《水浒》、《西游记》等,这本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却因这变动不居的时代给耽误了。就在这一年,朱自清的父亲从南边来信,其中提到阿九的教育问题,并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朱自清为这句话哭了一场,还为此自愧自责道: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

再看看一些朋友对子女的教育是怎样的情景呢?少谷写信责备朱自清先生,说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并不可厌;并对朱先生的做法感到不解。丰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长者之言。叶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了,到什么中学上学好呢?这件事,他已和朱先生讨论过两回了。对此,朱自清也只能感到惭愧。于是乎他产生了一些想法,一是要将孩子们团聚起来,亦即把阿九和转儿接来北京;二是应该给他们一些力量,亦即给他们慈爱,给他们教育和引导,使之健康地成长。并计划着,让孩子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


由此可知,朱先生对阿九(江南)的惦念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感到了做父亲的责任,他是很耐心去料理着自己的儿女成材的,并想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以便对自己称心满

以上是从朱先生的家庭生活方面来推断他写作《荷塘月色》一文时的心态。如果就此文的艺术表现来看,其中是否有什么相应的暗示呢?

细读《荷塘月色》的有关段落,笔者发现,文章至少有三处值得注意。其最为显著的当是文章后半的两处引文片断,前为《采莲赋》,后为《西州曲》。其文曰: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以上一文一诗均是描写江南采莲的情景的。从行文脉络看,两段引文似乎是前面月下赏荷的自由联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该处两段引文,盖另有深意存焉。赋中采莲的妖童媛女是在暗扣阿九和转儿兄妹两个。朱先生一家在来京以前,居于白马湖,孩子们在一块,吃喝玩耍,也真是够热闹的。这在现在的朱先生看来,那时觉得吵闹烦躁的事儿,至今却变得有趣而令人怀想了。至于所引《西州曲》里的四句,最要紧处在于引文过后的说明文字该如何理解。一是采莲人指谁?二是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是什么意思?三是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又有什么含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联系本文实际的创作情景,就不难看出,这些句子均非泛泛而设,而是别有其用心的。笔者认为,此处的采莲人即为以上引文中的妖童媛女,亦即阿九和转儿兄妹。阿九此时已过十岁,若在北京清华园,岂不真是莲花过人头了?盖莲花过人头从另一面去理解,就是人长得跟莲花一样高了。因此,这句实际上是在暗写自己的一双儿女均不在眼前啊。

再者,下句中的流水自也有其暗含的一层内容,那就是以流水暗喻对子女的养育。诚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好比小荷,是时时离不开流水的滋润的,而父母不就是那流水源吗?然而阿九远在江南,虽好读书,但实际上并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是连一点流水的影子也不能见啊,这在朱自清看来,也的确是不行的。凡此种种,又怎不令中年悟道的作到底惦着江南了呢?

强调一下,此处流水的赋意是暗用朱熹《示儿》之典,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荷塘而南塘而方塘正是一脉相承,作者是在为自己断了阿九的流水而愧悔呢。另外,《西州曲》引文中的莲子谐音怜子此处乃爱惜子女之意。以上两处引文或用典,作者均故意歧解诗词之原意,正是朱先生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苦心所在。

值得注意的另外一处是文章开头的孩子们笑声,并有妻在屋里拍着闰儿的句子(闰儿是朱先生和武女士的第四个孩子,时年两岁)。这里是并提。但文章结尾又写到了妻已睡熟好久了,则单提而不言闰儿,其实,这不是作者行文的疏漏,他是把闰儿暗转到采莲人即阿九转儿身上去了,此又可见朱先生用笔之细谨精巧。

综上所述,作者之惦念江南,实是惦念江南的儿女。他是借游荷塘之举,以抒自己连日以来的忧虑愧悔之情的,此应是文章的本旨。

至于所谓思念故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论断,也只宜归于这一主旨之下而互为表里,因为变动不居的时代直接造就了知识分子独立与自由以及个人价值的丧失,正是无奈

家贫导致了一家人的南北分离,故其不宁静里面自然也有对时代的不平和愤慨成分。 一笔两写,一声两歌,这正是作者运用烟云模糊手法的高明之处。 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二中 邮政编码:243000

Discussion on the Theme of He Tang Yue Se (Moonlit Lotus Pond Restaurant Dong Enzhan

Abstract: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unquiet” mood in He Tang Yue Se by Zhu Ziqing, which is of some help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se.

Key words: Zhu Ziqing; unquiet; south of the river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af4840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