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建构主义》,欢迎阅读!
建构主义
冷战的结束以及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现实的深刻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出以新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理论范式在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方面所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对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忽略。冷战结束后,也出现一批新的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种种因素导致在8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出现“第三次论战”,主要是在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展开。理论家们试图提出一套从经验上可以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象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壮大。
一、建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勒夫和温特。
奥勒夫
是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建构主义”这一词就是他1989年首先提出来的。奥勒夫1998年出版了《建构世界的国际关系》是迄今为止所看到的关于建构主义的最系统的一本书。20世纪80年代末,当冷战正走向结束时,奥勒夫敏锐地观察到,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已经出现。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主导理论未能科学地预测这些变化。因此必须由建构主义来提出重新描述世界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他认为原有的理论把人民排斥在外,而建构主义认为分析应始于人的社会活动,然后再上升到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与制度、思想与实践。
建构主义则重视社会活动及其思想与文化的作用,强调社会和世界是人们通过实践构建起来的。建构主义是对“两新”(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建设性回应。建构主义是研究社会关系的一个新方法。人民建立社会,规则将人民与社会联系起来。实践产生规则,规则形成机构,机构组成社会。规则给予代理者各种选择,代理者在社会中活动,以理性的行动去实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目标。
1989年奥勒夫提出“建构主义”后,开拓了研究冷战后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一个广阔的理论领域。奥勒夫主持的“迈阿密国际关系小组”(Miami IR Group)被学术界称之为“奥勒夫建构主义学派”。
温特
1958年出生在德国的梅因兹市,1989年起任教于耶鲁大学政治学系。早期的温特从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沃伦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吸取了有用的营养。1992年,温特的代表性论文《无政府状态是由国家造成: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发表,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1997年他的又一篇力作《国际政治中的认同和结构变化:国际关系理论中文化和认同的回归》问世,对“两新”理论提出了全面的批评,认为这两种理论未能解释社会和国家的变化,并且忽视了认同和利益形成的互动过程等deng。1999年,温特出版题为《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专著。是20世纪国际关系理论界最后一部重要著作。
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者,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成的, 社会关系构建认同和利益。 它相信实现认同和利益结合的途径有三种:通过主权实体的演变,通过渐进式的合作,通过国际努力变“利已的认同”为“集体的认同”。 温特批判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忽视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认同和利益问题。温特的批判的建构主义理论把“文化认同”和“利益因素”等概念带回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去。
二、批评新现实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是理论规范的结构而不是经济物质的结构对国际政治有重要影响,他们强调国际机构、规则和认同在国家行为及利益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谋求通过对世界政治进行经验分析来阐述世界政治及其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他们试图搞清楚对国际政治一般规律进行抽象概括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他们接受了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假设---世界是被演绎的而不是被实证的, 认为不存在一种可以与现实本身完全相符合的最终知识,世界永远是一个被演绎过的东西。
人们凭借语言、符号、意象、画面及其他社会工具再现他们所理解和观察到的世界,而且,人们的观察和理解不断受到自身及外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经历、信仰、意识形态乃至偏见等因素的影响。
它们还认为世界是一种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始终是一种过程。他们相信由于不存在一种终极的知识,因此也不认为可以对国际政治的性质做出法则般的归纳或总结。他们提倡理论叙述的多元化,社会历史的偶然性和每个文化的特殊性。
建构主义并不排斥包括新现实主义在内的理性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也认为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建构主义赞成把国家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分析单位,强调从体系层面对民族和国家政治进行理论探讨的必要性。
三、建构主义及其观念
建构主义大体分为两支: 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现代建构主义。现代建构主义又分为两种: 1)体系建构主义,它赞成新现实主义从体系层面研究国际政治,国际结构的本质是国家的结合。国家的实践活动有再造了结构。它不谋求解释国家认同和国家结构的基本变化,不注重国内政治文化。
2)整体建构主义,关注世界政治中主体和客体的社会语言和观念的建构问题。 无论是现代建构主义还是后现代建构主义,都谋求探讨和阐述社会中三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核心命题以及它们对世界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建构主义认为除了物质结构以外,还存在社会结构。
第二, 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它们认为,决定和改变国家行为、认同和利益的不是体系的物质结构而是国际政治过程。因此分析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就是要分析互动过程如何产生和再产生出影响行为体认同和利益的诸社会结构。利益的构成有助于解释理性主义。规范、法律、习俗、技术发展、学习和国际组织等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行为和利益。世界政治可以进行重建,因为它是被建构起来的。
第三,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强调社会结构不仅确定单个行为的含义及认同,而且确定社会结构只是行为体实践的结果。
“规范”和“认同”
“规范”概念定义为“意指对某个特定国家本体作出适当行为的集体期望”。建构产生出来的行为规范、原则以及共同分享的信仰,不仅影响和规定着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为体的具体行为、利益、优先选择以及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具,而且可以帮助行为体理解什么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以及如何运用合法手段去获取它们。因此,“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创造出行为模式。”
建构主义不是根据权力结构来看待国际体系,而是认为这个体系是由与规范有关联的机构所组成。国际体系是诸机构组成的实践活动,规范发生改变时,国际体系变化随之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983d6a7e21af45b307a8e4.html